光说不练假把式,光动嘴不用心的歇后语真不少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动嘴不用心的歇后语真不少  

“摔壳子”与“甩壳子”的探究

在周作人的文章中,我们看到了两个有趣的词汇:“摔壳子”与“甩壳子”。这两个词汇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在实际含义上却有着天壤之别。本文将对这两个词汇进行深入探究。

周作人在其作品中提到的“摔壳子”,是一种京剧表演中的特技,也称为“摔课子”,是生活中仰面跌倒动作的舞台化。在京剧的武戏中,摔壳子常常出现,指的是演员纵身跃起后,以脊背着地的动作。由于这个动作需要极大的技巧和勇气,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伤害,因此周作人形容其为“确有性命之忧”。

而“甩壳子”,则是四川方言中的一个词汇。在四川方言中,“甩”字多用于形容摆动,如甩手、甩脱等。“甩壳子”则是指人用嘴巴左右摆动,如同鸟甩动嘴壳子一样,用以形容某些人说话油嘴滑舌,善于找借口、推卸责任的行为。

周作人笔下的“摔壳子”与四川方言中的“甩壳子”,虽然写法相似,但读音不同,所指代的意义更是大相径庭。一个是戏剧表演中的特技,一个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行为表现。

四川方言中还有许多与“壳子”有关的词汇,如“冲壳子”、“懂壳子”等,这些词汇中的“壳子”都指的是嘴巴。例如,“冲壳子”就是吹牛的意思,“懂壳子”则指那些善于说话、离间、惹事生非的人。

在阅读周作人的文章时,我们除了理解文章的主要意义外,还需要注意其中的方言、习用词、专业术语等。只有认真梳理、研磨,才能理解这些词汇的真正含义,进一步领略到文章的奇异风景和乐趣。

“摔壳子”与“甩壳子”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代表了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和情境。通过深入了解这两个词汇的背后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周作人的作品,同时也能感受到方言的魅力和趣味性。

特别提示:

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来源:方志四川(scsdfz)”

作者:庞雨(四川省宣汉县)

配图:来源于方志四川。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动嘴不用心的歇后语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