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字旁的字超多超全,快来一起看看都有哪些吧!

再次翻阅古诗,读到王安石的《东陂二首•其一》中“东陂风雨卧,塍水翻沟隔垄分”一句,对其中“塍”一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探寻“塍”的字形演变
“塍”与“藤”同源,其构造包含了“朕”和“土”两部分。在金文中,左侧形似船只(舟),右侧则描绘着在舟旁修补缝隙的场景,下方是土壤之象征。随着时间演变,字形逐渐变化,篆书现“火”字形与双手相对组成的拱形结构,最后形成现今的楷体“塍”。
二、“塍”字的含义解析
1.“塍”指田间土埂,如《说文•土部》所述:“塍,稻中畦也。”常用于描述田间的土埂子或田埂。
2. “塍”亦指小堤,如《广雅•释宫》所述。
3. 还指代畦田,如词语“塍陇”、“山塍”、“塍陌”等,皆描述田间的小路或山上的田地。
三、“马塍”的解读
“马塍”并非指马腾或人名、地名,它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作为合欢花的别名,引自《本草》及《佩文韵府平蒸》;二是位于现代杭州市中心的马塍路,自古就以产花著称。
四、“塍”在古文献中的应用
以北宋苏辙的《次韵子瞻山村五绝》其二为例,诗中提及的“塍间”,指的是田地之间。苏辙在这首诗中描绘了农村田间的景象,并通过对田埂、水流、阳光和泥土的描述,展现了农村的荒凉景象。诗中也反映了作者对农家的同情和对官方差使的批判。
五、“塍”的读音及区分
“塍”的正确读音为chng,与“橙”同音。其部首为“月”,左右结构。虽然与“螣”、“腾”、“滕”等字形相似,但读音和含义各有不同。其中,“螣”指古代会飞的蛇,“腾”表示腾飞、腾空之意,“滕”则指一种蔓生植物或其攀缘茎、匍匐茎。
汉字千变万化,部首偏旁的不同让形近字得以区分。“塍”字与土地、田地息息相关,也反映了国人始终与土地紧密相连的情感。无论是古诗中的农村景象,还是现代城市中对房屋的追求,都体现了我们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对“塍”字的探究,让我们更加了解汉字的魅力与背后的文化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