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雷的声音是从哪里来的(详细资料介绍)

雷字隶书与甲骨文金文的差异巨大。关于“雷”这个字是否由汉儒后造,我们可以从《说文解字》中寻找答案。
《说文解字》中描述,黄帝的史官仓颉通过观察鸟兽的足迹,创造了汉字。这些足迹即为典范式样,简称范式。范式的构成包括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种基本方式。其中,象形是指根据事物的外形来构造字。
文字的意义来源于相互比较和描述,只有在中正的原则下才能获得正义。中文是一种基于中道思想来判断字义的文字。汉字可以有一字多形、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等特点,还可以出现一形多字、一音多字、一义多字的情况。
“雷”字最早出现在小篆中,其演变过程清晰,从金文到隶变都是逐渐发展而来,因此并不算是汉儒后造的字。汉代主要是对前人文字进行整理,出了一本《说文解字》,让我们现在还能了解古文字的源流和构成原理。
“雷”的读音与“畾”相同,其意义相与比述为雨天阴阳回转碰撞者。其基本意义表示云层放电时的巨响,也有巨响声、军事上的武器等衍生意义。“雷”还通“罍”,表示古酒器名等。在古诗文中,“雷”字也有诸多描绘,如雷霆万钧之势等。“雷”字的含义丰富多样,体现了中文的博大精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