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赠汪伦诗中写的是什么来给什么送行的情景(详细资料介绍)


丹凤千字科普:赠汪伦诗中写的是什么来给什么送行的情景(详细资料介绍)  

这是一首李白非常出色的五言律诗。在赏析盛唐五律时,我曾以此诗为候选,试图冲击五律的巅峰位置,虽然最终惜败于杜工部的《春望》,但就诗歌本身而言,无疑是上乘之作。

关于此诗的成诗年代和地点,一直众说纷纭,不可考。安旗主编的《李白全诗编年注释》对此有所探讨,认为此诗题可能是后人添加,创作地点可能在南阳。郁贤皓则认为是玄宗天宝六载于金陵所作。但这些都只是后人的揣测,并无确凿证据。无论创作地点是南阳还是南京,都不影响我们赏析这首送别类作品。

诗歌以青山白水为背景,营造出明朗轻快的氛围。虽有离别之意,却无哀怨之情。红日浮云,色彩鲜明,寓情于景。马儿长鸣,更增添了活泼生气。整首诗景美情重,有声有色,气韵生动。

诗歌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不仅是李白的个性,也是整个盛唐时代赋予诗人的时代特色。

尽管李白在格律诗领域的七绝和七律有所建树,但他的五律却同样出色,精品迭出。这是因为五言律诗相对于其他格律诗体来说,可以说是最早成型的诗体了。在隋末唐初的王绩作品中,就已经出现了五言律诗《野望》。所以五律可以说是古风的一种,是诗体中进步得最快,也是格律诗大师们总结平仄格式、取样最多、最寻常、最早的一种格式。

李白的诗歌风格飘逸自然,即使对于五律这种格式,也能展现出他的独特魅力。我们具体来看这首五律。作为格律诗,首先从平仄入手进行分析。首句“青山横北郭”平仄合理,整体符合平起不入韵的格式。具体的平仄关系在此不再赘述。

除了几个可平可仄的位置外,其余都严格合律。这确实是小出律,但并不影响整体的韵律美感。根据格律的定义,这种现象并不会对诗歌的诵读造成大的影响,因此仍然是一首合格的五律。

在内容方面,以前在分析律诗时,我们讲过可以通过去掉中间两联的方法来更快地掌握一首律诗的内容。在这首诗中,去掉中二联后得到的是一首五绝,仍然是上乘之作。但是李白为什么要写成五律呢?那是因为他觉得绝句篇幅太小,无法充分表达他的送别之情,所以选择了五律来铺陈感情,使得送别之情更加。

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分别承接了首联并转入了对朋友走后的想象。“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是承续首联的离别场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则是转折,开始设想朋友走后的事情。这两联不仅抒情淋漓尽致,而且对仗工整巧妙。尾联再次回到现实场景中的挥手告别和马儿的长啸。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最终达到了离别的情感。尽管有伤感之情但并无过分的哀愁情绪在里面。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涵正是这首诗成为千古名品的关键所在也是吸引一代代文人后进的地方所在之处。

  丹凤千字科普:赠汪伦诗中写的是什么来给什么送行的情景(详细资料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