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名字怎么来的?带你揭秘背后的故事!
好的,请看这个回答:
提到万圣节,大家通常会想到南瓜灯、蝙蝠、以及各种搞怪的“鬼怪”造型。但你知道“万圣节”这个名字的由来吗?它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
“万圣节”(Halloween)这个词源自英文的“All Hallows' Eve”,意为“诸圣节前夕”。这里的“Hallows”指的是“圣徒”或“神圣的人”。这个名称直接来源于古代基督教的庆祝活动——“诸圣节”(All Saints' Day),它在每年的11月1日。这一天是为了纪念所有被教会正式封圣以及所有受教徒爱戴的圣徒。
那么,为什么“诸圣节”前一晚,也就是10月31日,会被叫做“万圣节前夕”呢?这又要追溯到更古老的凯尔特文化。凯尔特人庆祝他们的新年前夜——samhain(萨温节),大约在公历的11月1日。他们相信在这一天,生者与死者之间的界限会变得模糊,逝者的灵魂会回到人间。为了驱赶邪灵或与之共存,人们会点燃篝火、穿上特殊的服装(通常是动物皮毛)来伪装自己,避免被恶灵认出。
随着基督教的传播,教会为了吸引和融合凯尔特等异教文化,将重要的宗教节日与原有的民间节日相结合。于是,11月1日的“诸圣节”便取代了萨温节,用以纪念所有圣徒。而saehain节这个庆祝活动持续到“诸圣节”当天午夜,因此紧邻的10月31日晚就被称为“诸圣节前夕”,即“All Hallows' Eve”,逐渐演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万圣节”(Halloween)。从此,庆祝诸圣节的宗教氛围逐渐减弱,而萨温节中那些充满神秘和趣味性的习俗,如化妆、游行、以及后来的南瓜灯等,则被保留并发展下来,成为了现代万圣节的核心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