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母线就像从顶点到底面任意一点的神奇连线,让你轻松理解圆锥的立体结构!


圆锥的母线就像从顶点到底面任意一点的神奇连线,让你轻松理解圆锥的立体结构!  

第11章 圆锥滚子轴承的装配

圆锥滚子轴承的装配过程是其性能表现的关键环节。主要分为单列圆锥滚子轴承的装配过程以及可互换与不可互换外圈轴承的装配过程。

一、单列圆锥滚子轴承的装配流程

单列圆锥滚子轴承的配套要求具有互换性,这意味着内组件和外圈可以随意组合,同时确保轴承宽度(装配高度)满足要求。在标准中,外圈与内组件的装配高度公差已经进行了分配,各占轴承宽度公差的一半,称为内组件有效宽度和外圈有效宽度。只要这些公差达标,就可以实现互换。由于轴承磨削加工技术的进步,两滚道的尺寸通常采用机床主动测量或定程磨削,确保相关尺寸控制在规定的工艺尺寸偏差范围内。外圈无需挑选即可与内套及滚子的组件相装配。如果工艺稳定,一般无需对套圈的尺寸进行分选和再次检测装配高度Ts值。但对于精密轴承,若无法实现互换,则必须按照内外滚道的尺寸偏差进行分选,并测量Ts值。

具体的装配流程包括:

1. 清洗外圈、内圈、滚子和保持架。

2. 将滚子装入保持架中,并放入内圈。

3. 保持架收缩,形成内组件。

4. 外圈与内组件配套。

5. 检查轴承的外观和灵活性。

6. 退磁和再次清洗。

7. 成品检验。

8. 涂油并包装。

其中,保持架的收缩是在压力机上使用收缩模具进行的。

二、可互换与不可互换外圈轴承的装配特点

对于可互换圆锥滚子轴承,如果在装配过程中发现滚子和内滚道的加工尺寸偏差较为分散,为了提高配套率,可以对内滚道尺寸偏差进行分组,使正偏差滚子和负偏差内滚道相配,反之亦然。这样可确保内组件装配满足技术条件。

对于不可互换的精密圆锥滚子轴承,外圈、内圈和滚子需要按照尺寸偏差分组,并按照轴承宽度Ts进行配套。其装配过程与可互换外圈轴承相似,但更为精细。

三、圆锥滚道的测量技术

圆锥滚道的测量是确保轴承性能的关键环节。由于滚道尺寸位置的特点,直接测量较为困难,因此通常采用间接法进行计算。具体的测量方法和计算公式较为复杂,这里不再赘述。在实际生产中,对于中小型圆锥滚子轴承,通常采用手工对比测量,利用滚道标准件进行对比。

四、冲压保持架的收缩与扩张

保持架在轴承运行中起到引导滚子和防止内圈掉落的作用。在装配过程中,需要将已经装好滚子的内圈放入钢保持架中,然后在压力机上使用收缩模具进行收缩,使保持架的形状还原。还需要对窗孔之间的梁进行扩张,以便内圈小挡边外径能够通过已装入保持架内的滚子小端。扩张后的保持架需要经过收缩工序,达到设计图样的要求。这一过程需要专业的模具和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凹模示意图展示了收缩保持架的过程,确保在收缩过程中不会损伤滚子和保持架。压缩后,内组件可以轻易从凹模中取出。未经过收缩的保持架不能使用,因为其窗孔无法正确引导滚子,导致滚子在运行中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圆锥的母线就像从顶点到底面任意一点的神奇连线,让你轻松理解圆锥的立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