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afs就是自适应前照灯系统,晚上开车更安全。

【太平洋汽车网 技术频道】奔驰在不久前发布了最新的Digital Light数字照明技术,随后在2021年,奥迪也展示了他们的数字化矩阵LED(DML)前大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矩阵大灯和激光大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汽车厂商对车灯的新要求。如今,随着智能驾驶时代的到来,车辆不仅要在车内进行交互,还需要通过灯光系统与外部世界进行交互。数字投影大灯技术,基于DLP技术演化而来,已成为行业的焦点。
那么,什么是DLP技术呢?难道它不就是从投影仪上发展而来的技术吗?
实际上,DLP技术的确是从投影仪技术中衍生而来。奔驰和奥迪所运用的DLP数字投影大灯技术,其实就是将传统投影仪上的LCD技术替换为DLP技术。简单地说,它的原理就是通过数字微镜芯片DMD反射光线,将数字信息投车前地面。当我们看到车灯在地面上进行投影,其实它的结构与投影仪是非常相似的。
车规级的DLP投影大灯技术主要由德州仪器掌握。早在1987年,德州仪器就研发了第一块DMD数字显微镜装置,而在1996年,DLP投影仪正式问世。此前,德州仪器主要将DLP技术应用于投影仪领域,直到2018年,他们与奔驰合作,共同研发出高分辨率大灯技术,这才将DLP技术引入到汽车大灯领域。
在2018年,奔驰首先发布了首款投影大灯技术,当时这项技术搭载在S级迈上,其分辨率达到了100万像素(720P)。而现在,全新S级所搭载的DLP投影大灯已经是第二代产品,其参数特别是分辨率有了显著的提升。
以智己L7为例,其发布的DLP数字投影大灯分辨率高达260万像素(接近2k),在亮度上也比奔驰高出三分之一。如此高的分辨率和亮度,相信其光照效果一定会非常出色。
那么,除了DLP技术,还有ISC技术。ISC数字交互大灯的技术相对于DLP投影大灯来说更为直观。简单来说,它就是利用LED或OLED作为发光源,通过独立的芯片和软件进行控制,实现数字交互。
智己L7搭载的DLP数字投影大灯不仅具备高像素的投影分辨率,还集成了DMD数字微型晶片以及3 TOPS算力的AI视觉芯片。通过精准控制260万个可独立控制的微米级微反射镜,光束的传播路径和亮度范围随着微反射镜的角度变化而变化。
行车礼仪场景是DLP数字和ISC大灯的主要应用之一。例如,行人礼让模式、低速行驶轨迹模式等。这些模式能够结合智能驾驶系统,实现全自动开启,完成车辆自动停止、礼让与警示功能。智能车语系统还能通过FOTA实时更新最新的功能,为车主带来更加丰富的驾驶体验。
除了行车礼仪场景,DLP数字和ISC大灯还具有丰富的行车辅助场景功能。例如,结合导航信息实现车道级的导航引导、NOA变道辅助、示宽光毯、行人警示、前车距离提醒等功能。这些功能能够提升驾驶员的夜间驾驶安全性,让驾驶更加轻松便捷。
至于ISC智能交互大灯,它可不是简单的户外广告灯牌。它需要经过车规级的打磨才能真正运用到汽车上来。智己L7搭载的高集成度独立LED像素点控制方案,能够实现255级亮度独立调节、双色控制以及超高亮度的动态灯光效果。ISC智能交互大灯与DLP投射大灯一起组成了一套智能车语系统,能够带来许多创新的功能和体验。
随着智能大灯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汽车大灯将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照明和照明效果的提升,而是向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可编程的数字化大灯增加车辆的交互功能提升人性化氛围让汽车开始变得数码产品化。如今行业内的军备竞赛越发激烈各大厂商都在挖掘消费者需求并不断创新以满足消费者的期望。未来的智能汽车需要能够承载和显示更多的信息量以满足各种实际使用场景的需求。这也意味着行业需要建立更完善的法规和规范以确保技术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除了和的推动消费者和行业也需要共同努力共同推动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进入智能大灯的新时代并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驾驶体验和安全保障。(图/文/摄:太平洋汽车网 洪晓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