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显示屏太暗调不亮怎么回事(详细资料介绍)

关于电视亮度的问题,我们已经讨论多次,但无可否认的是,电视的峰值亮度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一个明显的趋势。现在国内市场上部分电视亮度已经突破万尼特的峰值。例如TCL和海信这样的国内知名品牌的高端产品,峰值亮度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六千五百尼特,稳定亮度也有相当数量的产品达到了四尼特。即使是国际品牌,如索尼的XR90峰值亮度超过三千五百尼特,三星和LG的OLED面板亮度也有三千尼特左右的水平,足以看出亮度已成为电视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我们并不反对电视亮度的提升,特别是在HDR时代,高亮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虽然大部分电影和电视的后期制作都是在峰值亮度千尼特左右的器下完成的,理论上并不需要过高的亮度。部分HDR视频的亮度远超四千尼特,甚至接近或超过万尼特的情况也是客观存在的。为了更准确地呈现实际画面内容,更高的亮度对电视而言是有其实际意义的。我们也理解大多数时候,电视能稳定达到一千尼特的亮度就已经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了。
目前行业内领先的索尼一直在强调四千尼特的亮度标准。考虑到索尼在影视行业和后期制作中的影响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会有更多采用这一亮度标准的后期制作影视剧。未来电视亮度的提升几乎是必然的。我们认同电视亮度提升的趋势,无论是杜比视界还是其他技术,最高亮度设置也在不断提高。我们坚信电视的亮度和画面要体现出作品本身想要呈现的效果。无论亮度高低,只要电视的实际画面能和视频源完美契合,那就是最佳的体验。从这个角度来说,更高的亮度无疑有利于电视在现在和未来更好地呈现视频源效果。
最近我们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部分电视制造商在提升亮度的过程中似乎过于追求高亮度参数,将其作为与竞争对手竞争的唯一标准,而非适配视频源的亮度需求。这种竞争导致无论视频源本身的亮度如何,电视总是倾向于展现一种更高亮度的效果。为了超越竞争对手的产品,部分制造商甚至采取了一些在我们看来并不符合正常流程的做法来宣传自己的产品。这种情况在行业内部引发了一些担忧。常见的宣传手段比如某品牌声称其电视峰值亮度能达到五千尼特甚至更高水平后又有新品号称能超越六千尼特的现象频发这不仅在我们的测试环节里多次遭遇实测未能验证高达这种虚假宣传很让我们头痛的事情甚至出现了过度提亮的问题了画面的对比度即便现在的电视已经基本避免了全屏过度提亮的情况但在部分场景仍然能看到略微提亮的现象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会损失画面的质感和对比度但仍然让人担忧。除了过度提亮的问题外我们也发现一些电视厂商在色温方面存在问题除了少数品牌如Fimmaker外大多数品牌在色温处理上都存在刻意拉高的情况即使在电影模式下也是如此因为冷色温相比暖色温会发出更高的亮度所以同一画面在不同电视上展现出来的亮度和色调都存在差异这种现象也给我们带来了困扰虽然高亮度对于电视来说是值得追求的一个方向但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正确的展示方式避免错误地展现高亮度无论是全屏提亮还是刻意拉高色温或伽马值来展示亮度的做法在我们看来都不是一种正常的表现方式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电视能够准确还原视频源的效果而不是单纯追求高亮度的表现。实际上我们更关注的是如何在追求亮度的同时保持画面的真实性和质量因为对于现代HDR来说黑色和暗部的表现更为重要这也是影响整个画面质感和观感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并不排斥电视拥有更高的亮度相反我们乐于看到电视技术的进步但前提是正确地展示画面效果而不是原有的影音效果所以在选择电视时我们不仅仅关注其亮度规格更重要的是考察其能否准确还原视频源的实际效果带来最佳的用户体验这才是我们最关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