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地脚螺栓尺寸一览表(详细资料介绍)

一、地脚锚栓设计与深化中常见的问题
1. 柱脚锚栓应采用双螺母设计,这是门刚规范的要求(参照门刚规范10.2.15.4)。
2. 在地脚螺栓双螺母设计中,丝扣长度不足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可查阅钢结构设计手册表13.8-4)。
3. 在设计柱脚底板时,开孔大小的问题也经常出现。如果开孔过小,会导致施工安装困难。对此,铰接柱脚底板的开孔要求可以参照建工版钢结构设计手册13.8.2以及节点设计手册第五版8.8。刚接柱脚设计时,建工版钢结构设计手册未明确孔径大小取值,而节点设计手册第五版则建议取值在5-10mm之间。建议按照最新标准第五版进行设计,以确保设计的冗余度和安全性。机械工业厂房规范也明确了锚栓直径宜加5mm~10mm。
垫板的作用主要是防止螺栓对底板的冲切造成局部稳定问题。地脚螺栓在设计时不应主要承担抗剪作用,第五版规范更多的是希望抗剪由抗剪键和摩擦力来承担。为了确保设计的冗余度和安全性,垫板应与底板焊接。高钢规也给出了全由锚栓抗剪的构造要求及判断锚栓抗剪的计算公式。
4. 关于垫板是否焊接的问题,除了上述要求垫板与底板焊接之外,还可以参考相关的施工图集。例如,16G519多高层、19G518和23G518门式刚架都要求垫板与底板焊接,并且焊脚尺寸应为10mm。设计师在现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施工细节是否到位。
二、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难题及解决方法
1. 预埋地脚螺栓与柱纵向钢筋的冲突问题:
原因之一:为了避免碰撞,机械工业厂房在设计时就已经设定了最小间距。从受力角度来看,锚栓与柱钢筋之间也需要一个合适的间距,以保证锚栓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握裹力。个人建议按照相关规范执行,并确保底板边缘距离混凝土柱边缘的最小距离不小于50mm(MTS软件默认值为50)。
原因之二:现场施工过程中,如果地梁钢筋已经绑扎完成,那么预埋地脚螺栓就会面临定位不准确和难以去除的问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施工团队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施工方案,即在地梁钢筋绑扎之前先预埋好锚栓定位。设计人员可以在技术交底中特别提醒施工单位注意这个问题,以避免后期返工。
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在某些分包施工队的施工中,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例如锚栓孔位不准确、短柱顶钢筋是否弯折等问题。对于短柱顶钢筋是否弯折的问题,设计角度建议带弯钩,因为设计规范图集并没有明确门刚形式下的不带弯钩的设计依据。如果锚栓足够长且周围的混凝土稳固,那么不带弯钩也是可以的。但是带上弯钩对设计更有利,因为它能降低钢筋对混凝土的握裹力要求。施工角度则倾向于不带弯钩,因为这样有利于施工预埋并减少钢筋弯折工序。对于这个问题存在争议点建议在设计中提前做好与相关部门的沟通避免出现分歧之处产生额外工作量可以采用有限元分析或其他专家意见来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常见的处理办法是施工按照不弯钩的方式进行处理如果遇到质监站提出疑问则附加一个钢筋网片作为解决方案短柱的刚度以及短柱钢筋的形式类似门刚可以参考现有的相关图集进行设计施工从而确定是否应该使用垫片等额外措施进行处理最终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决策以降低返工风险提高效率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完成高质量的施工任务完成钢结构建设的需求。", "二、钢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在钢结构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其中,预埋地脚螺栓与柱纵向钢筋的冲突问题是最常见的之一。该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为了避免碰撞并确保机械厂房的正常运行而设定的最小间距;二是从受力角度分析锚栓与柱钢筋之间的合适间距问题以及锚栓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握裹力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个人建议遵循相关规范操作并明确底板的边缘距离混凝土柱边缘的最小距离不小于规定值(如MTS软件的默认值)。此外还应制定一个合理的施工方案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此外现场施工还会遇到挑刺的问题例如在钢结构工程中由于技术限制和施工经验不足常常导致某些节点的处理出现问题。关于短柱顶钢筋是否弯折的问题设计角度建议带弯钩因为设计规范图集并没有明确门刚形式下的不带弯钩的设计依据这样可以提高设计的可靠性同时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避免因为施工原因造成返工浪费成本提高成本的同时也会影响工期和工程质量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在实际施工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顺利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