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轻松折出迷你可爱小书包,简单又好看!

岁末情深之际
腊月二十八这天,我正在厨房准备晚饭,老式座机电话突然响起。听到老张说他的儿子一家四口即将回家过年,我的心情激动得几乎要跳出胸膛。手中的菜刀差点滑落,急忙接电话。
“桂芳啊,浩子他们终于要回来了。”老张的声音带着欣喜和期待。
我故作镇定地回应:“真好,你总盼着他们回来,如今终于如愿以偿了。”心里却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我叫徐桂芳,今年五十八岁,是本地纺织厂的退休职工。我经历过计划经济的时代,工作由分配,虽然工资不高,但生活安稳。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国企开始,我们厂里不少同事下岗。而我因为技术过硬,一直工作到五十岁退休。
退休那年,我的丈夫因病离世,留下我和女儿秀兰相依为命。秀兰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外贸公司工作,后来嫁给了同事小李,生了儿子。如今小孙子刚上小学,每天放学后都会来我这里写作业,等待爸妈下班。
院子里的老太太们常常感叹我命苦,说我一人孤单寂寞。但我知道,上有老下有小,中年人忙碌不堪,哪有那么多空闲陪我聊天解闷?
七年前的一个初秋,我在小区花园里认识了张德林,大家都叫他老张。那天他在花园里散步,一个弯腰捡拾落叶的身影吸引了我。我主动帮助他,由此开始了我们的交往。我们发现彼此处境相似,话题投机,慢慢地成为了“搭伙”伴侣。
所谓的“搭伙”,在我们这个年代的老人中并不少见。就是两个老人不登记结婚,但相互照应。我们白天一起吃饭、逛街、散步,晚上各自回家,这样既有人陪伴,又保持各自的独立空间,还不牵扯到子女的财产问题。
这样的日子过了整整十年,老张为人忠厚,做得一手好菜,尤其是他做的红烧肉,肥而不腻,软糯可口。我善于收拾屋子,也会做些针线活,我们经常互相帮助,日子过得比一个人强。
老张的儿子张浩在九十年代末考上大学,毕业后在深圳一家电子厂工作,后来认识了同样是南方人的王丽,成了家。王丽在幼儿园当老师,两人有两个孩子。因为深圳的房价高、工作忙,张浩夫妇无力照顾孩子,就把大孙子送回老家让老张照顾。后来小孙子出生,满周岁后也回来了。老张一个人带两个小孩实在吃力,我经常去帮忙。
今年春节将至,得知张浩一家要回来过年,我心潮澎湃。这不仅意味着老张一家团圆,也意味着我们之间的关系将面临新的考验。虽然我心里早已把老张当作亲人,但年轻人的看法我们无从知晓。
正在我胡思乱想之际,老张穿着那件褪色的棉袄,脖子上系着我给他织的围巾出现了。他手里提着一袋刚买的热腾腾的馒头,站在楼梯口。
“桂芳,你这是要去哪儿?”老张问道。
我犹豫着说:“我...我去秀兰家住几天。”
老张眼睛里闪过一丝受伤:“这大晚上的,你拎着包去女儿家?是不是嫌我家要来人,太挤了?”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逃避给老张带来了伤害心里一阵愧疚“不是的……”我解释“我是怕…怕你儿媳妇看到我这个半路老太太不习惯让你为难。”
老张愣住了显然没想到我会这么说然后他突然笑了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你这是操的哪门子心啊?浩子和丽丽都知道你的存在我每次视频都跟他们提起你呢说你多好帮我带孩子陪我解闷。”他顿了一顿又说“他们巴不得见见你呢!”说着他的眼睛亮了起来。
我半信半疑:“真的吗?”
突然感觉心里的顾虑有了回应,“可是我怕别人说闲话。”我低声说出了心里的顾虑,“就像李那样…”我犹豫着说出了之前的遭遇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不安老张听后叹了口气伸出手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桂芳啊咱们都这把年纪了还怕别人怎么看吗?这些年来你陪着我度过了最难熬的日子孩子们离得远要不是有你在身边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过。”他的话像一股暖流涌进我心里让我瞬间感到温暖和安慰原来人到晚年最重要的不是别人的看法而是自己内心的感受我假装嗔怪心里却甜滋滋的:“你这人还记得我喜欢吃什么。”原来他一直把我放在心上记得我的喜好和习惯这让我心里更加感动和温暖我们一起走回老张家他打开门屋里暖烘烘的电视上映着春节联欢晚会的预告墙上挂钟的滴答声提醒着我时间的流逝老张从柜子里拿出一个盒子里面是一条红色的围巾他递给我说道:“这是给你的过年礼物。”我接过围巾柔软的羊毛触感让人舒适想到老张一个人跑到商场在琳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