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的小朋友快看,长方形都有这些超好记的特征!

审辩思维在多个和地区的核心素养模型中占据重要地位,如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中,审辩思维与文化理解和传承、创新、沟通、合作并列为五大核心素养。这一思维模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的“反诘法”。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源于疑难,疑难越多,进步越大。他的教育方法强调对话和思辨,以此启发学生的思想和引出智慧。《中庸》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包括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和笃行五个层次,这些层次反映了审辩思维的五个学习水平。
学术界对审辩思维尚未有统一的定义,但普遍理解为个体对现象、结论、主张等进行全面审视的思维判断,具有批判性、公正性、合理性等六个特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辩思维尤为重要。处于思维启蒙阶段的小学生天生好奇、爱追问、好探索,如果在这个阶段能够培养他们的审辩思维,将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辩思维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提问”,这是审辩思维的逻辑起点。例如,在学习“百分数”或“三角形内角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学会用“常规三问”和“高阶三问”来深化理解。学生需要掌握“推理论证”这一关键能力。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数学概念、公式推导,让学生逐步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合情推理以及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推理。学会“表达观点”是审辩思维的外显技能。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多多表达,通过一些简单的审辩性思维练习来提升学生表达观点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辩思维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多问为什么,多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并对待现实情境中的问题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这是一个长期且艰难的过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探索。作为浙江省杭州市的一位数学特级教师,我深知教育的责任与挑战,让我们一起努力培养学生的审辩思维吧!这篇论文已经在《教师报》的官方刊物上公开发表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