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铝离子和碳酸氢根反应(详细资料介绍)

高中化学引入了水解和电离这两个重要概念。在无机化学中,水解特指含有弱酸根离子或弱碱根离子的盐类与水的反应。而有机化学中的水解,通常指的是酯类的水解反应。在高,关于无机化学中的水解反应的考查相对较多,包括水解反应本身,平衡常数问题以及离子浓度分析等问题。
电离则是指大部分酸碱盐在水中的解离过程,特别是弱酸或弱碱的电离问题备受关注。这也常常出现在高考的考查中,包括电离反应本身,电离平衡常数问题以及离子浓度分析等问题。
接下来,我们重点讲解离子浓度的问题,因为这是考生最容易出错且难度较高的部分。
要解决这类问题,必须掌握以下几个基本知识点。
无论是弱电解质电离还是弱碱、弱酸根离子的水解,其程度都很低。这意味着在水中发生水解或电离的分子或离子数量相对较少,而大部分仍然是原始分子或离子。例如,在氨水溶液中,大多数是氨水分子,只有少量电离成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同样,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反应中,碳酸氢根离子的浓度要比生成的碳酸分子多得多。
任何溶液,除非特殊说明,都呈电中性。溶液中正负电荷的数量是相等的。但在列等式时要注意,需要根据微粒所带的电荷数目来正确表示。例如,碳酸根离子带两个负电荷,在写电荷相等的式子时,需要在其前面加上“2”。同理,铝离子则需要写“3”等。
第三,当几种溶液混合形成新的溶液时,通常会忽略体积的变化,这意味着混合后溶液的总体积是各原溶液体积之和。
第四,在几种溶液混合形成新溶液的过程中,除了遵循上述电中性原则外,还有一个容易出错的地方需要注意。那就是混合前后原子的物质的量守恒,而不是浓度守恒。在列式时,需要是物质的量守恒的式子,而非浓度守恒的式子。
掌握这些知识点后,对于涉及离子浓度的水解和电离问题,你应当能够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和解决思路。接下来,我们可以结合一道真题来进一步感受和理解这些知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