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安宁的近义词有哪些(详细资料介绍)

网报道,遇到熟人选择躲避,坐地铁时戴上耳机才感到心安,面对公众演讲大脑一片空白的“社恐”现象,在年轻人中似乎成了一种“流行趋势”。我们不禁要问,“社交恐惧症”是内向的同义词吗?“社恐”真正恐惧的是什么?如何在社交中找到快乐?针对这些问题,心理协会会员、心理学科普作者刘祥宇给出了解答。
关于“社交恐惧症”和内向是否是一回事的问题。刘祥宇指出,这两者并非同一概念。人们在不同的社交环境下会有不同的表现,可能是“社恐”也可能是“社牛”,这与人本身的性格特点有关,但更多的是与自身状态和外部环境交互的结果。在熟悉的、舒适的环境中,人们可能更乐于表达自己,展现出更多的活力;而在陌生或压力较大的环境中,则可能选择保持低调,减少存在感。“社恐”和“社牛”都是人在不同环境下的社交表现,而非稳定的性格特征。与此相反,内向和外向则是相对稳定的个人人格特征,更多地与个人的行为倾向性有关。
那么,“社恐”究竟在恐惧什么?刘祥宇认为,“社恐”真正在意的是在一个当中是否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是否能够体现出自己的独特性。人们既渴望在中有独特的存在,又害怕因独特而遭受攻击,这种矛盾的心理导致我们在不同的环境中呈现出不同的社交状态。
那么,什么样的社交才是好的社交呢?刘祥宇表示,好的社交应该是一种摘下面具,以更真实的自我和他人交流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能够放松自己,真心实意地与他人交流。好的社交也要符合当前的环境,让自己舒服的同时也不妨碍他人。在社交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行为倾向性来调整自己的表现,以适应所处的环境,这样才能在社交中找到真正的快乐。
内向与“社交恐惧症”并非同一概念,后者更多地与自身状态和外部环境交互有关。人们在社交过程中的表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个人性格等。我们应该以更开放的心态去面对社交,努力在社交中找到真正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