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水节最忌三个地方(泼水节因”女性出圈,民俗营销也需要守好边界)

近日,云南的“傣历1385新年泼水节”盛大开幕,借助新媒体的力量,这一传统民俗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随着活动的热闹进行,“女性颜值越高被泼越狠”的话题也引发了广泛关注。
在泼水节的狂欢中,一些不当行为让一些女到困扰和不安。有的女性在经过泼水人群时遭受过度泼水,全身湿透;有的因被泼水而视线模糊,失去平衡导致车辆侧翻;更有甚者,身着雨衣、手持水枪的女子被,甚至遭到男子撕扯雨衣。这些场景在短视频时代被广泛传播,引发了公众的不适和批评。
尽管有媒体援引视频拍摄者的说法称“当事人也没说什么,而且当事人也知道,也没有不高兴”,但仍有人认为这些行为过于过分,留下了不良的传播印象。活动举办方可能并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片段成为活动的代表形象。
游客在泼水活动现场的感受因人而异,每个人所能接受的尺度也有所不同。对此,西双版纳文旅局表示这已经是治安问题,可以报警进行处理。判断事情的严重性不应仅依赖于当事人是否报警,活动秩序维护主体应该具备现场秩序把控的能力。在社交媒体时代,地方文旅推广与传播需要妥善把握,包括制定完备的活动风险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混乱局面。
传统的傣族泼水并非视频中展示的“打水仗式泼水”,而是表达祝福的一种仪式。如何在保持传统的确保活动的安全和秩序,是地方治理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地方在介入、前期预热阶段应有明确的纪律和尺度倡议,针对不同路段和场合的具体情况进行把控。
在泼水节狂欢中,一些具有威慑力的设备如消防车和水枪等,如果能用于制止不当行为和维护秩序,或许能创造出更温馨的画面。地方文旅推广不仅要依托传统文化意象,更要注重活动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这需要地方治理水平的提升,确保传统与现代、文化与法律的和谐共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