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干黄酱和黄酱的区别(详细资料介绍)


丹凤千字科普:干黄酱和黄酱的区别(详细资料介绍)  

自幼生长在北京胡同的我,每当离家漂泊日久,总会深深思念起家乡的味道,那是一种刻在心底、挥之不去的情感。

对于老北京的吃食,我情有独钟。从蒋勋的《南朝岁月》中引用的张翰的故事,让我看到了古人对于家乡美食的深深眷恋。因思念雪菜鲈鱼而辞官回乡,张翰的决断,其实道出了每个人心中那份对乡土的深情。

地域广阔,各地的饮食习惯千差万别。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儿时的味道,那是我们从小养成的生活习惯,也是我们终身的记忆。《舌尖上的》中所言,“味道是每个人心中固守的乡愁”,无论走到何处,家乡的味道总是让人难以忘怀。

唐代欧阳询在《张翰帖》中,记述了张翰因思念家乡的菰菜鲈鱼而决定归乡的故事。这个故事也成为了文化符号,千年来,文人墨客常常以此为例,表达对于家乡的深深眷恋。

我生长在胡同,对老北京的吃食有着特殊的情感。早餐的炒肝儿包子、豆浆油条、豆汁焦圈加咸菜丝,都是我口齿留香、回味无穷的美食。

老北京人对吃食特别讲究,逢年过节都有特定的安排。从年初的腊月初八吃腊八粥开始,到每一个节气,都有特定的时令美食。贯穿整个一年,仿佛小孩子都是在盼着下一个节气到来,期待着品尝下一个节气的美食。

二十四节气与北京食物的结合,引人入胜。立春吃春饼,雨水用新鲜食材煮粥,惊蛰吃荠菜馄饨……每一个节气都有特定的美食相伴。这样的吃法,与南方的习惯有所不同。仅以正月十五为例,北方煮元宵,南方吃汤圆,虽然食材相似,但加工方法和口味却完全不同。

工作后我四处奔波,住过许多地方,从甘肃到湖南,从广东到江苏,每一地都有让我过齿难忘的美食。兰州的清汤牛肉面和酿皮子、湖南郴州的米酒泡椒和栖凤渡鱼粉、广东的双皮奶和早茶……这些美食的味道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如今,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时常梦到家乡的味道,那是豆汁、焦圈、炒肝儿的味道,是挥之不去的记忆。张翰因思念家乡美食而回乡,那是一种文人的豪气,也是回家的借口。但我回家何需借口,只因我想回家了而已。心中的思念如此强烈,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家乡,去品尝那些熟悉的味道。

  丹凤千字科普:干黄酱和黄酱的区别(详细资料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