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建设龙卡通属于什么卡(详细资料介绍)

初夏时节,桂中大地桑海翻涌,绿意盎然。位于广西来宾市的忻城县,素有“桑蚕之乡”美誉。这里有着大约26万亩的桑园,当地75%的农户都以种桑养蚕为生。随着青年的回归、科技的助力和广东的帮扶,忻城桑蚕产业正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升级。
忻城县被誉为“桑蚕之乡”,是因为其境内桑园遍布,发展历史悠久且规模大。忻城县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和优越的气候环境条件,使得种桑养蚕产业成为最适合发展的主要产业。长期以来,由于分散经营和技术落后,忻城县的桑蚕产业效益难以突破。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引入和广东的帮扶,忻城县桑蚕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红渡镇600亩现代化桑园示范基地,智慧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正在对连片的桑树进行精准喷灌作业。忻城县红渡红创兴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韦建学介绍道,通过采用“宽窄行”种植法、优质桑树品种和智慧水肥管理,桑叶亩产可提高一千公斤左右,病虫害减少三成以上。
走进红创兴公司的标准化蚕房,可以看到智慧温控系统实时调节环境,工人们分区管理不同龄期的蚕群。自动化设备的引入大幅提升了蚕茧质量和产量。韦建学算了一笔账:集中养殖后,蚕茧质量提升,单价稳定在60元/公斤,比散户高出15%。忻城县的发种量、鲜茧产量和产值均大幅增长,带动7万多养蚕户年均增收8000元以上。
粤桂协作在忻城县打造茧丝绸产业集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吴小红表示,总投资50、规划占地1600亩的广西忻城茧丝绸产业园正在建设中。该项目依托忻城县及周边县市资源优势,推动桑蚕丝绸产业全链条转型发展,打造跨区域协作的茧丝绸产业集群。项目满产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单体茧丝绸全产业链园区。
在韦建学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参与到种桑养蚕的行列中。黄晓贵表示:“乡村振兴需要年轻人的回归,我很自豪能成为率先回归的一员。”忻城茧丝绸产业正在从传统的养殖和加工向现代化、智能化转型。随着青年的回归和科技的加持,以及广东的帮扶,“桑蚕之乡”正在新时代实现“破茧重生”。忻城县的桑海依旧广阔,而蚕虫也从小小的虫儿蜕变成了一条庞大的“产业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