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火化算入殓还是出殡(详细资料介绍)


丹凤千字科普:火化算入殓还是出殡(详细资料介绍)  

武鸣双桥地区的丧葬习俗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2019年出版的《双桥大全》,由邓韬、黄瑜和邓敏杰共同编著。

在乡间,当老人去世时,会经历一系列的活动,如终别、洗礼、报丧、入殓、守灵、奠祭、出殡、下葬等。这不仅是一家人的事情,全村人都将其视为共同的事务,由近族亲长者主持,族亲和村里人都会主动前来帮助处理,使当事人能顺利办妥丧事。

新成立后,虽然葬仪有所简化,但仍然多使用土葬,并在出殡后在家里设立灵位进行祭拜。从20世纪70年代起,双桥所属的武鸣县城郊开始实行火化,但骨灰仍然会被带回村里安葬。

在老人病危时,儿女必须昼夜轮流照料。当老人临终前,所有子女都会在一起,听取老人的临终嘱托。在老人去世后,妇女会烧温水,由孝子为死者洗澡,并为死者穿上新的衣服,称为“寿衣”或“冥服”。然后在大门口挂上白色的幡标以示家里有白事。

报丧后,家里的大小都要哭泣以示哀悼。亲戚朋友们按照出殡的日期准备祭品和香烛前来祭拜。入殓时,如果死者的子女属忌年或忌时,应回避,待封棺后再到棺边。棺材放在厅堂,死者的脚向大门,棺材下点着植物油灯。在守灵期间,家里的大小都得侍候在棺边,并请道公进行念经超度。

凡是长辈去世,所有晚辈都要披麻戴孝。在孝期里,猫狗也要带上白布以表哀悼。丧家发给白布,男宾束于左大臂上,女宾扎于头上。亲朋宾友来吊唁时,要先上香祭拜,然后转向孝男致意。

出殡前,要挖好墓穴。挖墓穴时要一次挖成,不能在路上或墓穴旁挖地。出殡时全家要,哀悼死者。送葬队伍最前头的是开路先锋,接着是灵柩,孝男孝女扶灵枢,亲朋宾友随后。沿路撒纸钱是为了赏赐路边野鬼让开路。

对于年长者的葬礼要隆重些,年轻人的则较随便。葬礼的一切重要手续需由长子来做,若无长子则由次子或孙子代替。长辈的葬礼费用较大,除了购买棺材外,还需花费大量的物资和给道公一定的报酬。

出殡后,孝子要在厅堂灵位附近守孝,每餐进食前先供奉亡灵。守孝期间禁忌闯喜、嫁娶等。初葬后3至5年要进行移葬,将骸骨捡出并装入陶瓮内,俗称金坛。然后选个好地方进行埋葬。只有一次葬的称为“大葬”,是在未出殡前选好墓地,将棺材直接下葬并用火砖封严。

如果有人在乡外伤亡病故,只能就地埋葬,过后可以按移葬习俗将骸骨移回村里安葬。

  丹凤千字科普:火化算入殓还是出殡(详细资料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