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封神的起因和目的是什么(详细资料介绍)

在明代以前,获嘉县的同盟山上不仅有富丽堂皇的武王殿、文王殿以及文臣武臣的殿堂,还有一座威严的姜太公封神堂。封神堂内的姜子牙雕像栩栩如生,手中高举的封(也称打)气势宏大,雕工精细。这一切的缘起,都要追溯到牧野大战。
牧野大战前,武王与众诸侯在同盟山进行了牧誓。战争结束后,武王返回同盟山,对功勋卓著的诸侯和将士进行分制,并对阵亡将士进行掩埋,同时祭祀了文王。然后,他们准备返回镐京。
由于牧野之战中阵亡的将士众多,所以在获嘉境内留下了许多坟冢。周武王面对这些凄冷的坟冢,特别是那些曾经与他并肩作战的阵亡将领,心生怜悯,决定为他们做些什么。
武王与姜子牙商议,决定为战场上立大功的文臣武将进行行赏。活着的将士返回镐京后,可以按祖制分封为各地的大小诸侯王。因战而死的将士们,除了安慰他们的家人,又该如何让他们享受到封赏呢?
姜子牙沉思良久后提出:“前人伏羲、颛顼等封禅泰山,因天高地远,功成源于天帝。如今我们伐纣成功,一是天帝所赐,一是阵亡将士用鲜血换来。以天论人,古人可登泰山祭天,如今我们也可设坛封神,对战死的主将进行荣誉封赏。”武王听后眼前一亮,非常赞同姜子牙的办法。
得到武王的命令,姜子牙随后开始筹备。不久,封神坛在同盟山建成。姜子牙手持封,登上坛场祭天,在死者冢墓前对双方七十二员主将进行封神。
封神过后,武王和姜子牙商议未来的神界管理问题。武王提议建立一座封神堂,并提议姜子牙担任神界总领。姜子牙的雕像被立在封神堂内,手中高举的封是神界的象征。任何新死的或者外来的神,必须先到封神堂报到入册,然后由姜子牙补入神界公示,才算正式进入神册。如有违反规定的神祇,姜子牙会用封将其驱逐出神界。这个提议得到了武王的赞同。此后同盟山上的封神堂成为了各朝帝王钦封之神以及外来之神的必经之地。凡有违背制约者必将遭受天谴。后来的晋朝皇帝司马德宗无视这一规定而遭到天谴的故事也成为了民间流传的传说。然而姜太公封神堂历经沧桑几经兴衰命运坎坷见证了华夏封神的深远历史影响以其独有的历史底蕴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信众争相来此祭天扩祀明朝时期邑人桑仲礼武王庙于同盟山但由于缺乏姜子牙的封无法重建姜太公封神堂也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遗憾然而关于姜子牙封的下落传说其辗转流落到获嘉县徐营镇一带形成了独特的祭祀舞蹈《马皮舞》正是:自古敬神几千年原来获嘉是神源牧野硝烟虽散尽难忘子牙封这些神话传说和文化底蕴使获嘉县成为了百神之乡也让人们更加敬仰这座威严的姜太公封神堂成为了一处重要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见证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