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千字科普:吕剧是哪个地方的剧种(详细资料介绍)


丹凤千字科普:吕剧是哪个地方的剧种(详细资料介绍)  

山东是一个戏曲剧种丰富多样的地区,拥有超过三十种广泛流传的戏曲剧种,约占全国戏曲剧种总数的十分之一。这些戏曲剧种大致可以分为弦索系统、梆子系统以及肘鼓子系统等几大类别。其中,弦索系统包括柳子戏、大弦子戏和罗子戏等;梆子系统涵盖山东梆子、平调、莱芜梆子、东路梆子及枣梆等;肘鼓子系统则包含柳琴戏、柳腔、茂腔以及五音戏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由民间演唱形式发展而来的剧种,如吕剧以及两夹弦、四平调等。也存在其他较为小众的剧种,如八仙戏、蓝关戏等。一些外地传入的剧种,如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和京剧等,也在山东有着广泛的流传。

在众多山东地方戏曲中,吕剧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吕剧起源于山东琴书,短短一百多年的时间内便崭露头角。它的发祥地位于广饶和博兴一带,最初被称为化妆扬琴。这一名称的由来源于其主要伴奏乐器——坠琴,在演奏时需要不断上下捋弦。而在胶东地区,人们更习惯称其为“蹦蹦戏”。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广饶县的琴书艺人时殿元(又名时鸭兰)首次倡议将琴书《王小赶脚》从坐唱形式改为化装演出,得到了艺人们的积极响应。他们利用竹、纸、布等材料制作道具,并加彩绘。以崔乐兴(或崔心悦)扮演二姑娘,身绑驴形道具,模拟骑驴赶路的情景。时殿元则扮演王小,用生动的表演和幽默的唱腔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他们借鉴五音戏和京剧的表演技巧,结合民间舞蹈“跑驴”,直接使用琴书的音乐曲牌和道白,形成了原始形态的吕剧。此后,吕剧的流行区域迅速扩大,影响到了惠民、潍坊、烟台等30多个县。随着化妆演出的影响逐渐扩大,艺人们开始将更多的书目改编为化妆演唱形式。吕剧深受群众喜爱,甚至在某些地区的受欢迎程度达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吕剧的影响范围已经扩大到全国,成为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年轻剧种。

吕剧善于运用乡音描绘民间故事和乡土风情,其语言多为乡村俚语,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在舞台表演方面,早期的化妆扬琴较为简陋粗糙,对于身段表演不太讲究,演出基本不受限制。音乐则多以柔和缠绵为主,缺乏激昂悲壮的曲调。随着时间的推移,吕剧逐渐吸收梆子、五音戏等兄弟剧种的表演艺术特长,丰富和拓展了其表演艺术形式。现在吕剧已经能够演出带有武打场面的剧目,如《穆桂英》等。吕剧的定名则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确立的。至今仍然影响深远广泛 。其传统剧目有近百出 ,分为生活小戏和连台本戏两大类 。生活小戏大多取材于民间故事和传统小说 。一般以表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 。新成立后 ,吕剧得到迅猛发展 ,一批新文艺工作者参与继承革新工作 ,创作出现代戏《李二嫂改嫁》等作品 。该作品于1957年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戏曲艺术片在全国放映 ,产生了巨大影响 。使吕剧享誉全国 。吕剧的早期演出班社多为琴书艺人自由结合而成 ,没有班主操控 。著名演员如时殿元 、薛金田等在观众中颇有声望 。他们的表演技艺深受观众喜爱 。到了当代 ,吕剧艺术表演团体如山东省吕剧院 、济南市吕剧团等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声誉 。这些团体拥有优秀的编剧 、导演和演员 ,他们的优美唱段在群众中广为传唱 。

  丹凤千字科普:吕剧是哪个地方的剧种(详细资料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