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判多久?法律怎么规定的?


根据中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犯罪的具体判刑年限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固定的标准,而是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包括未成年人的年龄、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严重程度、社会危害性、认罪悔罪态度等多种因素综合判断。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了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而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于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在具体量刑时,法院会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于符合条件的未成年罪犯,可以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通过劳动改造能够重新融入社会的,可能会判处较短的刑期,甚至可能适用缓刑。对于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危害性极大的犯罪,也仍然会依法判处较重的刑罚。最终判多久,需要由人民法院根据全部案情依法作出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