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产到户这事儿最后拍板的是谁啊


关于“包产到户”这一政策的最终决策者,通常认为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邓小平主持的中央领导集体拍板定案的。1978年,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和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共产党内部开始探讨农村经济的改革方向。

在众多改革方案中,“包产到户”作为一种能够有效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逐渐得到了关注。这一政策的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这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随后,其他一些地区也纷纷效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然而,“包产到户”在当时面临着巨大的政治阻力,因为这与传统的集体化生产模式相悖。经过广泛的讨论和试点,邓小平和党中央认为,“包产到户”符合中国农村的实际,能够有效解决农村经济问题,因此决定将其推广全国。1980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意见》,正式肯定了“包产到户”的政策,标志着这一政策的全面实施。

因此,可以说,“包产到户”政策的最终拍板者是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特别是邓小平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一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