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五保户到底是指哪类人群啊


农村五保户,全称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是指在农村地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义务人无赡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成年人。这个概念源于中国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旨在为最困难的农村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具体来说,农村五保户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人群:

1. 无劳动能力者:由于年老、疾病、残疾等原因,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劳动获取生活来源的居民。

2. 无生活来源者: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包括家庭财产、储蓄、养老金等,生活陷入困境的居民。

3. 无法定赡养义务人者:生前没有子女、配偶或其他法定赡养义务人,或者法定赡养义务人已经去世、丧失赡养能力的居民。

4. 法定赡养义务人无赡养能力者:虽然有法定赡养义务人,但这些义务人由于疾病、残疾、贫困等原因,无法承担赡养责任的居民。

农村五保户的认定通常需要经过村民民主评议、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县级民政部门批准等程序。一旦被认定为五保户,他们将享受政府提供的一系列保障措施,包括免费提供食宿、衣物、医疗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这些措施体现了国家对农村弱势群体的关爱,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