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一般是十几岁,青少年不听话的年纪你了解多少

这篇文章的背景信息是这样的:我之所以想深入探讨这个话题,是因为我太懂那种感觉了作为青少年,我那时候觉得自己是对的,爸妈是错的,世界都应该听我的现在回想起来,那其实是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步,是自我意识觉醒的标志但当时那种“顶嘴”、“叛逆”的劲儿,真的让家人头疼而且,我发现现在很多家长对青少年“不听话”的理解还停留在“孩子就是坏”的层面,根本不知道这背后是孩子生理、心理发展的必然结果我想告诉大家:青少年“不听话”不是故意的,也不是绝对的坏,而是成长的一部分咱们需要理解,更需要智慧地应对
下面,就让我从几个方面,跟大家掰扯掰扯这事儿
1. 为什么青少年会“不听话”?
咱们得先搞明白,为啥十几岁的孩子会突然变得“不听话”这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背后有科学的解释
生理上,青少年正处于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特别是负责决策、冲动控制和情绪管理的脑区——前额叶皮层,还没完全发育成熟这就像汽车缺少了刹车系统,自然容易“任性”心理健康研究所的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大脑前额叶皮层的灰质体积比还多,但白质还在持续发育中灰质主要负责信息处理,而白质负责连接不同脑区也就是说,青少年接收信息的能力很强,但整合信息、做出理性决策的能力还在“升级中”他们可能会说一些看似“离谱”的话,做一些“莽撞”的事,根本不是故意要气你
心理上,青少年开始形成自我意识,也就是“我是谁”这个问题
他们需要通过独立思考、挑战权威来证明自己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就指出,青少年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同一性”与“角色混乱”如果孩子得不到机会表达自己、尝试不同的角色,就会感到迷茫、焦虑,甚至用叛逆来吸引关注你看,这“不听话”背后,其实藏着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我举个例子吧我初中时候,有一次晚上十点多了,爸妈让我回家吃饭,我非说跟同学约好了去图书馆我爸妈当时就炸了,觉得我翅膀硬了,不听话但后来我跟我妈聊起这事,我妈才告诉我,她其实知道我学习压力大,想找同学聊聊我当时要是能好好说,或者至少解释一下,可能就没那么多误会但当时我满脑子都是“我要证明我能自己做决定”,结果就是硬碰硬现在想想,我那不是不听话,是我当时根本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需求,只能用最直接的方式——反抗
2. “不听话”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咱们得承认,青少年“不听话”可不是一种表现他们可能会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这种“不听话”,而且不同孩子、不同家庭的表现也千差万别但主要可以分为这几类:
第一类是言语上的“顶嘴”
这可能是最让家长头疼的青少年开始有自己的想法,觉得爸妈“落伍了”、“不懂我”当爸妈说教时,他们可能会直接反驳:“你懂什么”、“你那时候不也这样吗”、“反正我就是这样”……这种顶嘴,其实不是要伤害父母,而是想表达“我长大了,我有我的看法”心理学上把这叫做“青少年防御机制”就像心理学家霍妮说的,“青少年期的叛逆,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如果他们不表达不同意见,就会被贴上“幼稚”、“没主见”的标签,这会让他们更焦虑
我高中时候,有一次我爸教育我不要沉迷游戏,我说:“你年轻时候不也玩游戏吗”我爸当时就气得说:“你这是抬杠”其实我爸也有点道理,但那时候我就是觉得他站着说话不腰疼现在想想,我当时不是故意要抬杠,而是想让他站在我的角度想想可惜,那会儿我们俩都太较劲了
第二类是行为上的“出格”比如熬夜不睡、逃课、抽烟、喝酒、早恋等等这些行为,很多在法律上或道德上都是不合适的,但青少年却可能为了追求刺激、合群或者证明自己而去做行为心理学家斯金纳的理论告诉我们,如果一个行为能得到奖励(哪怕只是同伴的认可),就容易被重复青少年时期,同伴关系的重要性急剧上升,他们为了融入,可能会做出一些让父母担心的行为
我有个朋友,他初中时候因为觉得酷,开始学抽烟他爸妈发现后,没收了他的烟,还打了他但他呢,越被禁止越想尝试,最后还发展出一群“烟友”其实,他只是想通过抽烟来证明自己“长大了”后来,他爸妈改变策略,开始跟他聊抽烟的危害,还带他去看了相关的纪录片慢慢地,他烟瘾减轻了你看,有时候硬碰硬是没用的,得看怎么引导
第三类是情感上的“疏远”
青少年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不愿意跟父母分享心事,甚至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这会让父母觉得孩子“不贴心了”、“跟自己疏远了”但事实上,这可能是孩子需要独立空间的表现就像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风格’,青少年时期的生活风格往往表现为追求自主和独立”如果父母能尊重孩子的独立需求,给他一些空间,反而能建立更健康的亲子关系
我初中时候,有一次跟爸妈闹别扭,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吃饭我妈在外面敲门,我说:“别烦我”我当时觉得特别委屈,觉得自己不被理解现在想想,我其实就是想找个地方发泄情绪,但又不知道怎么表达如果我妈能稍微等一会儿,或者给我递杯水,而不是一直敲门催我吃饭,可能效果会好很多
3. 如何与“不听话”的青少年沟通?
说了这么多,其实最关键的问题来了:怎么跟这些“不听话”的青少年打交道咱们不能一上来就指责、说教,那样只会火上浇油得讲究点策略,用点心
要尊重孩子,把他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青少年不是你的附属品,他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咱们得放段,听听他的意见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的“积极倾听”理论就强调,沟通的关键在于“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和“真诚”如果你能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而不是先入为主地评判他,沟通效果会好很多
我有个表弟,他高中时候想学摄影,但他爸妈觉得那是“不务正业”,非要他报补习班表弟当时很沮丧,跟我抱怨了好几次我跟他聊的时候,就先说:“我理解你为什么喜欢摄影,我小时候也喜欢摆弄相机”他说:“你懂我”然后我问他:“那你有没有想过怎么说服你爸妈”他跟我说了他爸妈的顾虑我帮他分析了一下,教他怎么把摄影说得像是一门艺术,而不是消磨时间他爸妈虽然还是有点担心,但同意让他周末去上摄影课你看,尊重孩子的兴趣,帮他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问题就解决了
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场合青少年也很看重面子,如果在很多人面前被批评,他们会觉得特别没面子,更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最好选择私下里,心平气和的时候沟通而且,不要在孩子很累、很烦躁或者很忙的时候跟他谈正事等他情绪稳定了,再找机会聊
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指责孩子青少年“不听话”时,父母很容易被激怒,开始指责孩子“你怎么这么懒”、“你为什么总是不听话”……这种指责只会让孩子更反感咱们可以试试用“我”开头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我看到你房间这么乱,我感到很担心,因为这样容易生病”、“我听到你这样说话,我感到很难过,因为我觉得你不尊重我”这样,孩子更容易理解你的立场,而不是觉得你在攻击他
我有个同学,他爸妈就特别擅长用“我”开头有一次他晚归,他爸妈没有直接骂他,而是说:“看到你这么晚回来,我们很担心你的安全”他说:“我知道了,我以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