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典故新解:指鹿为马今何意?


“指鹿为马”这个典故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讲的是秦朝末年,宦官赵高为了测试群臣是否顺从自己,故意指着一只鹿对秦始皇说这是马,并观察群臣的反应。那些畏惧赵高权势、阿谀奉承的人便说是马,而正直不屈的人则坚持说是鹿。这个成语最初的意思是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强调权势者利用权威强迫他人承认错误或虚假的事实。

然而,在当今社会,“指鹿为马”的意义已经有所演变和引申。它不再仅仅指代权势者强迫他人混淆是非,更广泛地用来形容那些为了某种私利或目的,不顾事实真相,公然歪曲事实、颠倒黑白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出现在权力领域,也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商业竞争中的虚假宣传、学术研究中的数据造假、网络舆论中的恶意中伤等等。

此外,“指鹿为马”也常常被用来讽刺那些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盲目跟风的人。他们没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只是随波逐流,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就像那些轻易就认出“马”的群臣一样。这种现象在信息爆炸、观点多元的现代社会尤为突出,值得我们警惕和反思。

总之,“指鹿为马”这个古老的成语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被权势或私利所左右,勇于为真理发声。同时,它也警示我们要提高独立思考能力,不盲从、不附和,做一个有原则、有骨气的正直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