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读《愿君多采撷》,这首诗到底有多美让人念念不忘


小时候读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那句“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便如同投入心湖的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从此念念不忘。这首诗的美,恰恰在于它的含蓄与韵味,于不经意间道尽了暮春的哀愁与少女的灵动。

“常记溪亭日暮”,寥寥数字,便将一位活泼少女追忆往事的神态勾勒出来,画面感十足,仿佛我们也能看到她在夕阳下溪边嬉戏的身影。“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动态感十足,充满了欢快与惊喜,展现了少女的天真烂漫。然而,这份欢愉是短暂的,“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不经意间,却引出了后面的“绿肥红瘦”。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情感的转折点。少女的期待与现实的残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卷帘人的不解与淡漠,更反衬出她内心的失落与忧愁。“绿肥红瘦”,四个字,将暮春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也道出了少女的心境——花儿已不再娇艳,而是趋向于成熟与繁盛,而曾经的鲜艳却已渐渐凋零。这种对美的感悟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正是这首诗令人念念不忘的原因。它不仅仅是一首描写景物的诗,更是一首抒发情感的佳作,用最简洁的语言,道出了最深刻的哲理,展现了李清照独特的文学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