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简单事重复做,复杂事认真做,养成好习惯,生活更上一层楼


欢迎读者朋友文章背景介绍

这个主题的核心在于持续的自我提升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知识更新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要想不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但很多人面对这个目标时,往往感到迷茫和焦虑:该从哪里开始如何坚持进步的步伐又该如何迈出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结合了自己的经历,以及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将这个主题拆解成几个关键方面,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参考和启发记住,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日积月累的努力和坚持就像小水滴能穿透岩石,靠的就是每天滴答滴答的坚持

一、每天进步一点点:微习惯的力量

谈到进步,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设定一个宏伟的目标,比如"一年读100本书"、"成为行业专家"等等但这些目标往往过于庞大,让人望而却步我曾经就是这样,每次新年立志要完成的事情列了一长串,结果不到一个月就放弃了大半

后来我发现,微习惯才是更有效的进步方式心理学家杰弗里海德特(Jeffrey Heaton)在他的研究中指出,人类大脑对微小的行为变化更容易产生适应,这种适应性的改变更容易形成长期习惯所谓微习惯,就是将一个目标行为简化到几乎不可能失败的程度

举个例子,如果你想养成阅读习惯,与其设定"每天读30分钟书"的目标,不如从"每天读一页书"开始一页书多吗几乎没什么难度,但坚持下来就能逐渐增加阅读量我就是这样开始阅读的,一开始真的就只读一页,但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可以读两页、三页,直到最后能够轻松完成半小时的阅读计划

微习惯的关键在于"微"这个"微"不是微不足道,而是微到让你有信心完成就像我之前提到的"每天进步一点点",这个"一点点"就是微习惯的核心它不需要你付出巨大的意志力,却能让你持续行动

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在积极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表明,持续的小胜利能够积累成巨大的心理能量当你每天都能完成一个小目标时,你会产生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又会激励你继续前进这就是微习惯的魔力所在——它用最小的阻力启动了最大的进步

但要注意,微习惯不是懒惰的借口它要求你每天都要执行,哪怕只有一点点就像我坚持每天写日记,哪怕只写一句话,也要写时间长了,我发现自己的观察力、思考力都增强了,这就是微习惯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简单事重复做:量变引起质变

我们常常羡慕那些在某个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人,觉得他们一定有什么过人的天赋其实不然,很多时候,他们成功的秘诀就是简单事的重复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对于习惯养成来说,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认清简单重复的必要性后依然坚持去做

我有一个朋友小张,他通过每天坚持做一件简单的事——练习书法,最终成为了一名小有名气的书法家一开始,他只是想培养一个爱好,就买了支毛笔、一本字帖,每天练习半小时这看起来再简单但坚持了三年后,他的字迹有了明显的进步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一万小时定律"这个概念由作家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在他的著作《异类》中提出,认为在某个领域达到精通水平,通常需要一万小时的刻意练习小张练习书法三年,每天半小时,三年就是540小时,虽然还没到一万小时,但已经能看到明显的进步了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简单事的重复不是浪费时间,而是积累能量的过程就像我每天坚持晨跑,一开始只是为了减肥,后来发现不仅身材变好了,精神状态也大大改善这就是量变引起质变的典型案例

但简单事的重复不是盲目的机械劳动心理学家德波洛(Mihaly Csikszentmihalyi)在研究"心流"状态时发现,最有效的学习发生在"挑战与技能平衡"的状态下也就是说,简单事也要有适当的难度,才能持续激发你的潜能

以学习外语为例,如果每天只是机械地背单词,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难以坚持但如果每天设置一个小挑战,比如学习一个新句型、尝试用外语写日记,就会更有动力我就是这样学习英语的,每天坚持用英语写日记,一开始很难,但慢慢地,我的写作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简单事的重复要注意两点:一是坚持,二是适度挑战只有两者结合,才能产生最大的效果就像我每天整理房间,一开始只是随手放好东西,后来开始学习收纳技巧,房间不仅整洁了,我的条理性也增强了

三、复杂事认真做:深度工作的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处理大量简单重复的事务,还需要面对一些复杂问题对于这些复杂事,我们不能像简单事那样敷衍了事,而要认真对待作家卡尔纽波特(Cal Newport)在他的著作《深度工作》中提出,在信息的时代,能够专注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变得越来越稀缺,也越来越有价值

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对于重要的事情,一定要集中精力认真处理比如去年,我负责策划一个重要的项目,这个项目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非常复杂如果像我以前那样,东做一点西做一点,肯定无法顺利完成

我决定采用"深度工作"的方式每天固定抽出几个小时,不受打扰地工作这需要提前做好计划,比如提前告知同事这段时间不能被打扰,关闭手机通知等刚开始很难,但坚持下来后,我发现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项目最终顺利完成,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评价

纽波特在《深度工作》中提到,深度工作是指"在无干扰的状态下进行专注的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简单来说,就是全身心投入某项任务,不受外界干扰

但现实中,深度工作并不容易现代社会的干扰太多了,手机通知、社交媒体消息、同事的打扰等等,都会打断我们的专注力我有一个解决办法,就是使用"番茄工作法"——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每完成四个番茄钟再长休息15分钟这个方法可以训练我们的专注力,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处理复杂事务

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在研究"心流"状态时发现,深度工作能够让人进入一种"完全沉浸"的状态,这种状态是最能激发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对于复杂事,我们不仅要认真,还要努力进入深度工作的状态

深度工作不是适合所有情况有时候,一些简单的事也需要认真对待,关键在于区分任务的性质比如回复邮件,虽然简单,但如果敷衍了事,可能会造成误解,所以也要认真对待但像写报告、做研究这类复杂任务,就必须采用深度工作的方式

四、养成好习惯:从自律到自由

前面我们谈了每天进步一点点、简单事重复做、复杂事认真做,这些都指向一个目标——养成好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好习惯能够让我们不自觉地做出正确选择,最终实现从自律到自由的跨越

我养成的第一个好习惯是早起一开始很难,需要闹钟、喝咖啡等各种手段,但坚持了一个月后,就养成了生物钟,现在即使不设闹钟也能准时起床这个习惯让我每天都能有更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晨读、运动,生活品质大大提高

养成习惯的关键在于"小"和"坚持"就像我之前提到的微习惯,习惯的养成不需要一步到位,而是从微小的改变开始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心理学家詹姆斯克利尔(James Clear)在他的著作《原子习惯》中提到,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到66天不等,取决于习惯的复杂性

《原子习惯》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习惯回路"每个习惯都是由四个部分组成:提示(Cue)、渴求(Craving)、行动(Routine)、奖励(Reward)要想养成好习惯,就要优化这个回路比如,想养成阅读习惯,可以将阅读作为奖励,每次完成工作后奖励自己读10分钟书;或者将书放在床头作为提示,一躺下就能看到

我还有一个好习惯是每天写感恩日记开始时只是为了完成目标,后来发现这个习惯让我更加珍惜生活这就是习惯带来的意外收获——它不仅改变了你的行为,还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