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躁烦人,没耐心真要命


招呼读者朋友并介绍文章背景

我这个人呢,从小就是个急性子,记得小时候,我妈妈经常说我"三分钟热度",做事总是虎头蛇尾。长大了之后,虽然稍微好了一点,但那种急躁、没耐心的毛病还是改不了。有时候工作压力大的时候,或者遇到一些不顺利的事情,我就会变得特别烦躁,对同事、对朋友甚至对家人的态度都变得很差。后来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反思自己,也查阅了一些资料,希望能找到改善的方法。所以这篇文章呢,就是我在这个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发现和经验分享,希望能给同样有这个困扰的朋友们一些启发

第一章:我为什么这么急躁烦人

说起我为什么这么急躁烦人,其实原因挺复杂的。首先呢,可能跟我性格有关。我天生就是一个比较要强的人,做什么事情都希望马上看到结果,一旦达不到预期,就容易心态失衡。就像我之前提到,我是个急性子,做事总是想一口气做完,不愿意慢慢来

我观察过自己,发现我特别容易在以下几个情况下变得急躁烦人:

1. 等待的时候:不管是等外卖、等公交还是等别人回复消息,我总是觉得时间过得太慢,心里着急得不行。

2. 任务繁重的时候:当我有太多事情要做,感觉时间不够用的时候,就会变得烦躁,对别人说话也容易不耐烦。

3. 遇到挫折的时候:比如工作遇到难题,或者计划赶不上变化,我就会容易发脾气,迁怒于身边的人。

我查阅了一些心理学资料,发现我这种情况其实挺常见的。心理学家艾瑞克森(Erik Erikson)提出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提到,3-6岁的儿童处于"主动对内疚"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儿童开始尝试做更多的事情,但往往因为能力有限而受挫,容易产生急躁情绪。虽然我已经不是小孩了,但这种早期的行为模式可能还是对我有影响

我还有一个朋友,他跟我情况类似。有一次我们一起参加一个需要长时间等待的活动,我明显感觉到他开始不耐烦,不停地看手表,对旁边的人说:"我们到底还要等多久啊"。后来我们聊起这件事,他说他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经常需要等待食物或者机会,这种经历让他养成了急躁的性格

第二章:急躁烦人的危害

话说回来,急躁烦人虽然可能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但实际上危害挺大的。首先呢,它会严重影响人际关系。我以前就因为脾气不好,跟同事、朋友甚至家人发生过不少不愉快。记得有一次,我因为工作压力大,回家后就对妻子发脾气,她只是想关心我,我却觉得她在烦我,最后两人不欢而散。事后我冷静下来,觉得特别后悔,但伤害已经造成了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急躁烦人其实是一种情绪调节能力差的表现。心理学会(APA)的研究表明,情绪调节能力差的人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也更容易患上高血压、心等生理疾病。我身边就有几个朋友,他们因为长期急躁烦人,不仅人际关系紧张,还出现了各种健康问题

我有个同事小王,他就是因为脾气太好,别人怎么说他都不生气,结果积压了太多负面情绪,最后得了胃病。他跟我说:"我现在才知道,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忍,该生气的时候不生气,最后受伤害的是自己"。这句话我印象特别深

除了影响人际关系和健康,急躁烦人还会影响工作和生活效率。我以前做事总是想一口气做完,结果往往因为急于求成,反而出错更多。比如有一次我负责一个重要项目,因为想快点完成,没仔细检查就提交了,结果被领导批评了好几次。后来我调整了做事方式,先做好计划,一步一步来,效率反而提高了

第三章:如何改善急躁烦人的问题

说了这么多,其实最关心的还是怎么改善这个问题。我尝试过很多方法,有些有用,有些没用,现在把我觉得比较有效的分享给大家

首先呢,自我觉察很重要。我发现自己急躁烦人的时候,通常会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手心出汗。所以我现在经常提醒自己,当感觉到这些生理反应时,可能就是情绪要失控了,应该停下来深呼吸。心理学家戈尔曼(Daniel Goleman)在《情商》一书中提到,情绪管理能力的关键在于自我意识,能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变化,才能更好地控制它们

我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提前做好计划。我发现很多急躁都是因为计划不清晰、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的。比如我以前总是把很多事情堆在一起做,结果越做越急。现在我学会了使用时间管理工具,把任务分解成小块,每天完成一部分,这样压力就小多了。这个方法我是在《搞定》这本书里学到的,作者戴维艾伦(David Allen)说,把所有事情写下来,然后制定可行的计划,能大大减少焦虑和急躁

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是练习正念。我刚开始接触正念的时候觉得挺奇怪的,后来发现确实有用。正念就是有意识地觉察当下,不加评判。我每天会花10分钟做正念冥想,刚开始很难集中注意力,总是走神,但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更容易控制情绪。这个方法是基于佛教禅展而来的,现在很多心理治疗都采用正念技术来帮助人们管理情绪

第四章:急躁烦人的心理学解释

说到这里,我想深入探讨一下急躁烦人的心理学解释。从心理学角度看,急躁烦人其实是一种常见的情绪调节问题,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呢,认知因素很重要。我观察自己,发现当我对自己要求过高,或者对事情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时,就容易急躁。比如我以前总觉得别人应该按照我的想法做事,一旦对方不配合,我就很烦躁。认知行为疗法(CBT)认为,我们的情绪是由我们的想法决定的,所以改变不合理的想法就能改善情绪。我尝试用这个方法,把"别人应该..."换成"我希望...",效果还真不错

生理因素也可能导致急躁烦人。比如我发现自己熬夜后或者压力大时,就特别容易烦躁。科学研究表明,压力会导致身体皮质醇等激素,这些激素会影响大脑的情绪中枢,让人更容易焦虑和急躁。我有个朋友是医生,他告诉我,长期压力过大的人,大脑前额叶皮层的功能会减弱,这是负责情绪控制的关键区域

我还有一个发现,成长经历对性格影响很大。我小时候父母对我要求严格,但我犯错后他们很少安慰我,而是直接批评,这可能让我养成了遇到问题就烦躁的习惯。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理论就提到,早期的亲子关系会影响人格发展。我尝试跟父母沟通这件事,他们听了也很惊讶,说他们当时是希望我快点成长

第五章:实际案例分享

光说不练假把式,我给大家分享几个我亲身经历的案例,看看急躁烦人到底会带来什么后果,以及如何改善

第一个案例是我之前在一家公司做项目时发生的事情。当时项目时间紧,任务重,我因为急于成,对团队成员要求很高,经常催促他们。结果呢,团队氛围变得很紧张,最后项目虽然完成了,但大家都很疲惫,关系也搞僵了。后来我反思,如果当时我能多沟通,多理解大家,情况可能会好很多。我学到了,在压力下保持耐心很重要

第二个案例是我尝试改变自己急躁性格的过程。我报名参加了情商训练营,学习了情绪调节技巧。一开始我觉得挺难的,但坚持做了几个月后,发现自己真的有进步了。比如以前我时容易打断别人说话,现在我会先听完再回应。这个变化让我特别开心,也更有信心继续努力

还有一个案例是关于我的朋友小张的。他因为急躁烦人,在几家公司都待不长。后来他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学习情绪管理。他告诉我,他现在会经常提醒自己"慢一点,再慢一点",效果还真不错。他说:"我现在发现,很多事情急也没用,反而容易出错。慢慢来,反而能做得更好"

第六章:建立耐心和耐心的方法

首先呢,从小事开始练习。我以前觉得建立耐心很难,后来发现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我每天会给自己留出10分钟专门做某件事,比如整理书桌,一开始可能觉得慢,但坚持做几次后,就发现速度明显快了。这个方法基于"刻意练习"的理论,通过重复练习可以提升能力

学会接受不完美。我以前总是追求完美,结果经常因为一点小瑕疵就烦躁。后来我学会了接受不完美,发现心态好了很多。比如做家务时,不再追求一尘不染,而是做到差不多就行,结果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