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不值得,但咱还得继续往前走,寻找属于自己的小确幸


一、人间不值得?那就给生活找点甜头

咱们先得承认,这世界有时候真挺的看看新闻,看看周围,好像总有一堆破事儿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房价高得吓人,人生还不知道在哪儿呢...说真的,有时候真想一躺不起但躺得住吗恐怕不行

我有个朋友,叫老王,前几年生意失败,老婆跟他闹离婚,孩子叛逆得跟谁都不亲那段时间,他整个人都垮了,天天喝闷酒,说这个世界对他不公我去看他,发现他桌上总放着一盒小饼干,每次喝得差不多了,就抓两块出来吃我说:"王哥,你这饼干都吃腻了吧"他苦笑:"嗨,这饼干叫'小确幸'饼干,是我儿子给我买的,说网上说这叫'小确幸',能让人心情好"

后来我查了,还真有这说法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小确幸》里提到,小确幸就是那些微小而确实的幸福比如,在下雨天突然发现家里有伞;比如,吃到一顿美味的小吃;比如,读到一本好书...这些小事,看似不起眼,却能给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快乐

咱们生活里也需要这种"小确幸"它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那些能让你嘴角上扬的小瞬间当你觉得"人间不值得"的时候,不妨给自己找点这样的小乐子就像老来做的,他开始研究烘焙,每天下班后去社区大学报了个烘焙班现在他开的那个小面包店,生意还不错,最重要的是,他找到了自己的乐趣他说:"原来做面包这么有意思,面粉和酵母发酵的样子,真的挺神奇的"

二、小确幸不是逃避现实,而是给生活调味

有时候,有人会说:"你天天找小确幸,是不是在逃避现实"哎,这话说到点子上了确实,有人把小确幸当成了逃避现实的借口比如,一个人失恋了,不去处理感情问题,反而天天去咖啡馆买杯咖啡,美其名曰"寻找小确幸"

但真正懂得生活的人,知道小确幸不是逃避,而是给生活调味就像厨师做菜,光有主料还不够,还得有各种调料,才能做出美味生活也一样,除了那些必须面对的大事,我们还需要这些小确幸来调剂

我认识一个姑娘,叫小林,去年失业了那段时间她特别焦虑,每天刷软件到深夜,但要么不回复,要么面试被刷回来她妈看她太难受,就给她买了那种可以自己种的小番茄小林每天下班回来,就浇浇水,看看小番茄发芽、长叶、开花她说:"看着它们一点点长大,比看那些信息要有希望多了"

心理学上有种说法,叫"心流体验"当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中时,会感到无比快乐小林种小番茄,就是找到了这种心流体验她不是在逃避找工作,而是在给自己找点掌控感这种掌控感,能让她更有勇气去面对现实

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研究幸福时发现,那些经常体验"心流"的人,幸福感普遍更高而种植植物、烹饪、手工制作等活动,特别容易让人进入"心流"状态别小看那些看似无聊的小事,它们可能是你对抗生活压力的武器

三、如何培养自己的小确幸雷达

说到底,找小确幸不是天生就会的,它需要培养就像学游泳,一开始会呛水,但练多了就习惯了咱们也可以训练自己,让小确幸雷达更灵敏

我有个小习惯,每天晚上睡前写下三件今天发生的小确幸刚开始很难,常常写不出什么,只能硬着头皮写:"今天没迟到"之类的但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自己的生活里,原来这么多值得感恩的小事

积极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研究发现,感恩能显著提升幸福感他设计的"感恩练习"就是让参与者每天记录三件值得感恩的事三个月后,这些参与者的幸福感明显提高,而且这种效果能持续好几年

除了写日记,还可以尝试其他方法比如:

1. 培养新爱好:就像老王学烘焙那样。新爱好能带来新鲜感,也更容易发现小确幸。

2. 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同样是下雨天,有人抱怨路滑,有人却觉得可以撑伞散步,心情都不一样。

3. 练习正念:专注于当下,感受生活中的小细节。比如,认真品尝一顿饭,感受食物的味道、温度、口感。

4. 建立感恩圈:周围有懂得发现小确幸的人,会互相感染。可以找几个朋友,定期分享彼此的小确幸。

5. 创造仪式感:比如每天早上喝杯手冲咖啡,或者每周固定去书店逛逛。这些小仪式能给人带来稳定感。

四、小确幸不是自私,而是自我关怀

有人觉得,关注小确幸就是自私你看,别人都在为更大的目标奋斗,你却只顾着自己找点小快乐这种想法其实挺有意思的

我有个心理咨询师朋友,她跟我说:"我见过太多人,为了追求所谓的'大幸福',把身体了,把家庭搞散了,最后发现什么都没得到"她认为,真正的幸福不是单点冲刺,而是持续稳定的状态而小确幸,就是维持这种状态的重要手段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关怀不是自私,而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心理学家克里斯汀·内夫提出的"自我关怀三要素"——善待自己、正念、自我责任感,其中善待自己和正念都与小确幸密切相关

比如,生病时好好照顾自己,而不是硬扛;感到疲惫时给自己放个小假;做错了事,不要过度自责,而是接受并学习这些行为,看似微不足道,却是保护我们心理健康的重要防线

我认识一个项目经理,叫张哥他以前特别拼命,觉得不加班就是懒惰后来有一次项目连续加班三个月,他累到住院了病他反思了很久,开始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现在他每天雷打不动地午休半小时,每周至少运动三次,还养成了每天记录小确幸的习惯他说:"我现在才明白,只有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工作"

五、小确幸的传递效应:快乐可以传染

你知道吗小确幸不光能让自己快乐,还能传染给周围的人这可不是我瞎说,科学研究证实了这一点

心理学家罗伯特·普罗明格提出的"快乐传染理论"认为,快乐情绪可以在人群中传播,就像感冒一样他研究发现,一个快乐的人,能将快乐传递给周围的人,这种效应可以传播多达三个社交圈

想想看,当你真心为一件小事感到快乐时,那种感染力是挺强的就像你吃到特别好吃的东西,会忍不住跟朋友分享;看到别人做某件事特别开心,你也会好奇是什么让你这么快乐

我有个同事,叫小陈,特别会找小确幸他每天都会把遇到的好事分享到公司群里,一开始有人觉得他太烦了,后来发现他分享的都是真事,比如"今天电梯没坏"、"今天咖啡不错"之类的慢慢地,大家也开始关注生活中的好,公司氛围都变好了

日本一个研究团队还发现,经常表达感恩的人,不仅自己更快乐,还能提升周围人的幸福感他们设计了一个实验,让参与者给家人写感恩信,结果发现,不仅写信的人幸福感提升,收到信的家人也变得更积极

别小看那些分享小确幸的行为当你真心赞美别人的小成就时,其实是在传递快乐;当你跟朋友分享自己发现的好时,也是在创造更多的快乐

六、小确幸的长期效应:构建幸福生活

最后我想说,小确幸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可以构建幸福生活的基石它不是什么灵丹妙,但长期坚持,效果惊人

我有个朋友,叫李姐,是个单亲妈妈她以前总觉得自己很不幸,后来开始练习记录小确幸现在她发现,自己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值得感恩的事:孩子每天都会给她带一粒糖、楼下阿姨帮她收了快递、工作中有个同事总是支持她...这些小事累积起来,让她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是意义疗法的创始人,他在的经历告诉他,人的幸福感与意义感密切相关而小确幸,就是培养意义感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