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虫不可语冰的寓意:为什么我们总理解不了别人的处境


一、夏虫不可语冰:认知局限下的理解困境

哎,说起“夏虫不可语冰”这个典故,我真是每次都想笑又有点无奈这出自《庄子·秋水》,讲的是一只夏天出生的虫子,从没见过冰是什么样子,你跟它说冰有多冷,有多硬,它可能根本不信,觉得你在胡说八道庄子用这个比喻,其实是在说明认识上的局限性我们每个人不也像这只夏虫吗生于斯长于斯,被自己的经验、环境所局限,对于超出自己认知范围的事物,往往难以理解和接受

我有个朋友小张,特实在一哥们儿他一直觉得,人生就是努力工作挣钱,然后买房买车,剩下的就是按时吃饭睡觉后来他认识了我一个在艺术圈的朋友小王小王的生活就挺“非主流”的,整天泡在画廊、美术馆,搞些自己喜欢但短期内看不到收益的东西小张每次听小王讲那些关于艺术理念、创作过程的事儿,都一脸懵,觉得小王是不是脑子有坑,放着正经事儿不干,瞎折腾啥小张觉得小王就是“矫情”,不接地气可小王呢,每次听小张谈论他那个“倒一切”的人生观,也觉得小张太“铜臭”,没追求,活得太累

你看,这就是典型的“夏虫不可语冰”小张无法理解小王的爱好和价值追求,因为他从未有过那样的体验和认知;而小王也无法真正体会小张对安稳生活的渴望和焦虑,因为他自己就活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认知世界的“夏虫”,对自己熟悉的东西有清晰的认识,但对于不熟悉的领域,往往会产生误解甚至偏见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认知失调”,就是说当我们的信念、态度和行为不一致时,会产生一种不舒服的感觉,为了缓解这种不适,我们往往会选择改变其中一个环节,比如贬低与自己行为不符的观点这就导致了我们很难接受与自己认知不符的人和事就像我之前提到的小张,他努力工作、追求物质满足的行为符合他的认知,所以他会贬低那些追求精神满足的行为,以此来维护自己的认知平衡

二、成长背景:塑造我们理解世界的“滤镜”

我自己的成长经历就挺典型的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家里条件一般,但我从小就被教育要努力学习,将来出人头地所以我对“成功”的定义就是要有钱、有地位,要过上别人羡慕的生活后来我上了大学,接触了各种各样的人,发现“成功”其实有多种多样的定义有的人成功了,可能是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有的人是在艺术上有所成就,有的人是在公益事业上做出了贡献这让我开始反思,我之前对“成功”的理解是不是太狭隘了

再比如,我有个同事小李,他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母亲是个清洁工小李从小就特别懂事,知道母亲不容易,所以大学期间就靠做各种养活自己毕业后,他进入了一家外企工作,工作特别努力,业绩也很出色但有一次公司团建,大家去海边玩,小李一个人默默地坐在沙滩上,看着别人玩得开心,他什么也没说,但我知道他心里肯定不好受后来我才知道,小李小时候经常被同学嘲笑他家境差,他一直都很自卑这件事让我特别触动,也让我意识到,每个人的成长背景都不同,有些伤痛可能一辈子都难以忘怀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吉尔伯特在《得到》App上讲过,我们的大脑有两个系统:一个系统是快速、直觉的系统,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另一个系统是慢速、理性的系统,负责处理复杂问题我们的成长背景会影响这两个系统的运作方式,从而影响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比如,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常受到批评,他的大脑可能会变得特别敏感,容易对别人的评价产生负面反应;而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常得到鼓励,他的大脑可能会变得更加自信,更容易接受别人的赞美

三、情感共鸣:理解他人的“软肋”

哎,说到情感共鸣,我就想跟大家分享一个特别真实的故事我有个表弟,他小时候父母离异,他跟着父亲生活父亲是个老实人,没什么文化,但特别疼爱表弟表弟从小就被父亲当成了“小棉袄”,父亲有什么心事都跟表弟说表弟也特别懂事,知道父亲不容易,所以从小就特别努力读书,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父亲过上好日子

后来表弟考上了重点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国企工作,生活稳定,收入也不错按理说,表弟应该很幸福才对,但不知道为什么,他最近总是情绪低落,工作也不积极,经常一个人喝酒我特别担心他,就问他发生了什么事表弟一开始不肯说,后来我耐心地劝他,他才告诉我,他最近发现父亲生病了,患了一种慢,需要长期治疗,家里经济压力特别大表弟知道后,特别自责,觉得是自己没有尽到孝道,没有让父亲过上好日子

听完表弟的话,我特别心疼他我想,如果我不了解表弟的成长背景,不了解他和他父亲之间的感情,我可能很难理解他现在的痛苦正是因为我知道表弟小时候的经历,知道他父亲对他有多好,所以我才能体会到他现在的心情这种情感共鸣,让我觉得表弟特别可怜,也让我更加理解他的行为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情感账户”,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情感账户,当我们与他人相处时,我们会不断地进行情感收支如果我们经常给予他人关爱、支持和理解,我们的情感账户就会不断增值;如果我们经常批评、指责和忽视他人,我们的情感账户就会不断贬值当我们的情感账户出现赤字时,我们就会感到孤独、焦虑和抑郁

四、沟通障碍:语言之桥还是理解鸿沟

说到沟通,我就不得不提一个特别现实的问题——语言障碍我们每个人使用的语言都不同,即使我们使用同一种语言,我们的表达方式也可能不同这就导致了我们在沟通时,很容易产生误解和隔阂

我有一个外国朋友,他叫约翰,来自约翰中文说得不错,但他有时候表达方式特别直接,有时候说话特别夸张,这让我有时候很难理解他的意思比如,有一次约翰跟我说,他昨天去吃了一顿“超级无敌大餐”,我听了之后觉得他是不是吹牛,后来才知道他真的吃了一顿非常丰盛的晚餐还有一次,约翰跟我说,他最近遇到了一个“烦”,我听了之后以为他遇到了什么严重的事情,后来才知道他只是工作上有点不顺心

除了语言表达方式不同,我们还经常使用不同的沟通技巧,这也导致了沟通障碍比如,有些人喜欢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些人喜欢委婉表达;有些人喜欢通过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有些人则不太善于使用肢体语言这些不同的沟通技巧,可能会让我们产生误解和隔阂

我们还会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使用不同的沟通风格比如,在西方文化中,人们通常比较直接,喜欢开门见山;而在东方文化中,人们通常比较委婉,喜欢先铺垫一下这些文化差异,也可能会让我们产生误解和隔阂

五、同理心缺失:现代社会的“通病”

哎,说到同理心,我就不得不提一个特别严峻的问题——现代社会,我们似乎越来越缺乏同理心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越来越习惯于通过网络社交,而网络社交往往会让我们变得冷漠和功利我们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只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争论,而不愿意去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

我最近就遇到一件特别让我失望的事情我有一个朋友,他最近因为工作压力大,情绪特别低落,经常一个人喝酒我特别担心他,就劝他去看心理医生他一开始不肯,后来我耐心地跟他解释,他才同意去看心理医生可是,就在我劝他去看心理医生的第二天,他就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说“有些人就是喜欢管闲事,我为什么要听你的”看到这条动态,我特别伤心,也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