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到底算不算一线城市啊?别急让我给你说道说道
厦门到底算不算一线城市让我给你说道说道
大家好啊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今天咱们来聊一个老生常谈但又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厦门到底算不算一线城市这个问题吧,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爱的是厦门这地方确实太有魅力了,恨的是每次讨论起来都像是在"子",各方观点都有理有据,吵得不可开交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说道说道,看看厦门这"一线"到底能不能戴,能不能戴
一、厦门的城市定位与"一线"标准
要说厦门能不能算一线,咱们得先搞明白什么是"一线"这可不是官方盖章的标准,更多是民间约定俗成的说法一线城市的标准得包含这几个方面:经济实力、人口规模、基础设施、商业繁华度、文化影响力等我翻了下资料,有学者专门研究过城市分级,其中清华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提出了一个"城市综合实力指数",把GDP总量、人均GDP、第三产业占比、科教文卫投入等20多项指标纳入考量按这个标准,厦门在2019年的排名是第19位,妥妥的强二线水平
但问题来了,这个标准真的适合厦门吗咱们得看看厦门的实际情况厦门的经济总量确实不算顶尖,2022年GDP才5373,排在全国第19位但厦门有个特别之处,就是人均GDP非常高,2022年达到了12.7万元,超过了很多省会城市这得益于厦门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产业结构,作为福建的经济特区和旅游城市,厦门的第三产业占比高达80%以上,这在全国城市里都算是佼佼者
我最近看了一个报告,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城市数字商业指数》,厦门排在全国第15位这个指数主要看城市的数字商业发展水平,包括电商、移动支付、数字服务等厦门在这方面的确领先全国,支付宝的"移动支付城市指数"里,厦门常年排在全国前五但你看,这又是一个新的标准,跟传统意义上的"一线"又不太一样
二、厦门的经济实力与产业结构
说到经济,咱们得好好盘盘厦门的家底厦门的经济总量虽然排不上前列,但它的产业结构特别有看头厦门的主导产业是电子信息、生物医、旅游会展和海洋经济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是厦门的"拳头产品",华为、中兴这些大厂都在厦门有重要布局2022年,厦门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了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这个比例在全国城市里都是数一数二的
我采访过一个在厦门做软件开发的程序员,他跟我说:"厦门的互联网氛围特别好,创业环境比深圳还宽松,很多小公司都能活下来"这可不是他一个人的感受,据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的一项调查,2021年厦门的创业活跃度排在全国第8位,创业成本也相对较低
但厦门的经济也有短板传统制造业占比低,重工业几乎为零,这导致厦门的经济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2020年最严重的时候,厦门的GDP增速一下子从8.5%跌到3.2%,这个落差在全国城市里都挺明显的相比之下,广州、成都这些城市因为产业多元化,受冲击要小得多
厦门的旅游业更是它的"命门"2021年前,厦门接待游客超过2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但2020年,游客数量锐减到不足300万人次,旅游收入直接腰斩最近这两年虽然有所恢复,但离前还差得远我认识一个在鼓浪屿开民宿的老板,他跟我说:"2020年我们几乎要撑不下去,幸好给了不少补贴,现在才慢慢恢复"旅游业这种"看天吃饭"的产业,在当前环境下确实风险太大
三、厦门的基础设施与城市配套
城市好不好,基础设施是关键厦门在这方面做得相当不错,但跟真正的一线城市比还有差距首先看交通,厦门的轨道交通发展很快,到2022年已经开通了5条地铁线路,总里程超过120公里但对比上海(18条,700多公里)或者北京(26条,超过600公里),厦门的地铁网络还非常有限厦门的地铁线路主要集中在岛内,岛外覆盖率低,跨海交通主要靠公交和轮渡,高峰期经常拥堵不堪
我经常往返厦门岛内岛外,深有体会早上从岛外赶往岛内上班,往往要花一个多小时,这还不算堵车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医生跟我说:"我们医院很多病人都是岛外居民,但来就诊时往往因为交通问题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这种"一岛两市"的交通分割问题,是厦门城市发展的一大痛点
再看资源,厦门的水平在福建省内确实领先,但跟一线城市比还有差距厦门有三级甲等医院18家,但床位数只有约1.2万张,每口床位数为3.8张,低于上海(6.1张)和广州(5.8张)我咨询过一个在厦门工作的外地人,他说:"厦门的资源确实不错,但想挂专家号太难了,有时候要等一周以上"这种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在厦门非常突出
教育方面,厦门大学是全国顶尖高校,但其他普通高校和中小学资源相对匮乏厦门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数量虽然不少,但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择校热"问题也比较严重我朋友的孩子在厦门读小学,为了进个好学校,光是学区房就花了500多万,这让我这个在外地工作的人实在难以理解
四、厦门的居住环境与生活品质
厦门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的环境和生活品质鼓浪屿的万国建筑、环岛路的椰风海韵、沙坡尾的艺术氛围,这些地方让无数人向往厦门的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在全国前列,2022年PM2.5年均浓度只有15微克/立方米,比北京(42微克)和上海(26微克)好太多了这种宜居的环境,是很多一线城市的"奢侈品"
但宜居不等于适合所有人厦门的居住成本非常高根据链家网的数据,2022年厦门的房价收入比高达32:1,这意味着一个普通工薪阶层要工作32年才能买得起一套房子我认识一个在厦门做销售的,月薪1.5万,去掉房租、交通、生活等开支,真正能存下的钱少得可怜他跟我说:"在厦门容易,但想买房太难了,我现在租的房子月租就要5000多,占了我工资的三分之一"
厦门的生活节奏相对较慢,这也是它的一大特色但这也导致了厦门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我咨询过一个在厦门工作的90后,他说:"厦门的工作机会主要集中在上游产业,像制造业、服务业的岗位很少,很多年轻人来了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种产业结构上的短板,限制了厦门对年轻人才的吸引力
厦门的文化生活也比较丰富,有各类艺术展览、音乐节、美食节等,但跟上海、北京这些文化中心比还差一截我最近看了一个报告,上海每年举办的文化活动是厦门的3倍,图书馆和博物馆的年接待量也是厦门的2倍这种文化资源的差距,直接影响了厦门的城市软实力
五、厦门的未来发展与一线潜力
厦门未来的发展关键在于如何突破瓶颈我认为有这几个方向值得关注:一是加强岛外发展,特别是翔安区的开发,解决"一岛两市"的交通问题;二是推动产业升级,除了电子信息,可以考虑发展生物医、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三是吸引更多优质人才,特别是年轻人,这需要改善住房、、教育等公共服务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的院长曾跟我说:"厦门最大的优势是创新活力,如果能抓住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等新机遇,未来完全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我最近看了一个数据,2022年厦门的R&D投入占GDP比重达到了3.1%,这个比例在全国城市里排在前十,这表明厦门对创新的重视程度非常高
国际经验表明,很多城市都是先成为强二线,再逐步向一线迈进比如东京,在上世纪50年代还只是个工业城市,后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文化建设,才成为全球顶级都市厦门如果能在保持环境优势的加快经济发展和城市配套建设,未来还是有希望实现"逆袭"的
六、厦门人的城市认同与一线心态
最后咱们聊聊厦门人的心态作为一个在厦门生活多年的本地人,我深切感受到厦门人对城市的热爱和自豪虽然厦门不是一线城市,但厦门人普遍有一种"不承认自己落后"的心态这种心态既让人感动,也让人担忧
感动的是厦门人不管外界怎么评价,始终相信厦门是最好的城市我认识一个在厦门工作了十年的外地人,他说:"虽然厦门的工资比北上广低,但环境好,生活轻松,我觉得比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