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入山译文与原文注释解析:一起探索古代文献中的神秘故事


《杨氏入山》是古代文献中一个著名的故事,它源自《列子·汤问》,讲述了杨朱(又称阳子)的故事。这个故事主要探讨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译文:

杨朱之弟曰:“吾有百亩之田,足以易粟;安家乐业,可以终年。上无君父之,下无耕农之苦,此亦足矣。”

杨朱不答。其弟曰:“如弃百亩之田,授之狐丘之上,权且游于五都之市,不知为孰贵?”

杨朱曰:“贵耳!彼以利为我者,是贵我者也;以名为我者,是我者也。故不足贵也,何必彼贵我乎?”

其弟曰:“人皆以夫子为愚,而我常愿闻其言。今尔言其大而夸于世,而人不知汝之心,可乎?”

杨朱曰:“不然。吾心美矣,吾声闻矣。我将语若以其所好,非吾之所能闻也。彼虽爱吾言,犹不能以为然也。特吾之所以告汝者,恐汝之后有自媒于世俗之说者耳!”

原文注释解析:

1. 杨朱之弟:杨朱的弟弟,即杨朱的侄子或侄女。

2. 百亩之田:指拥有一百亩土地。

3. 易粟:交换粮食。

4. 安家乐业:安定家庭,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

5. 君父之:君主和父亲的责任或过。

6. 耕农之苦:耕种农田的辛苦。

7. 狐丘之上: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附近。

8. 五都之市:指当时的大城市,如洛阳、长安等。

9. 贵耳:指重视听觉而非实际体验的人。

10. 吾心美矣:我的心意很好。

11. 吾声闻矣:我的言论已经传播开来。

12. 吾之所以告汝者:我所要告诉你们的原因。

13. 恐汝之后有自媒于世俗之说者耳:恐怕你以后会因为追求世俗的说法而迷失自己。

讨论:

这个故事反映了杨朱的,即个人和自我中心。他认为个人的利益和幸福是最重要的,不应该受到外界的约束或影响。这种观点在今天看来可能显得过于自私和忽视社会责任。它也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选择,同时也要关注社会的整体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