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佳节古风韵浓诗句赏析:那些流传千古的端午诗篇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等,是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许多诗人都曾以端午为题材创作诗歌,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佳作。

1. 屈原《离骚》: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这首诗是屈原在楚国被贬之后所作,表达了他对和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中“沅有芷兮澧有兰”一句,描绘了屈原在汨罗江畔采摘香草的情景,寓意他洁身自好,忧国忧民的精神。

2. 王勃《滕王阁序》: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的《滕王阁序》是一篇骈文,虽然不是纯粹的诗歌,但其中也蕴对端午节的描写和赞美。文中描绘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以及人们在端午佳节时的欢庆氛围。

3. 苏轼《浣溪沙·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苏轼的这首词描绘了端午节日的风俗和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端午节的热闹和欢乐。词中的“流香涨腻”形容了端午节时人们沐浴后的香气四溢,而“佳人相见一千年”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向往。

这些诗篇不仅展现了端午节的历史文化内涵,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它们成为了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