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58265u怎么样(性能、发热和噪音方面怎么样)


最近有一些人说英特尔酷睿U和AMD锐龙U性能谁强谁弱的讨论非常激烈,有人表示英特尔14nm制程相对落后,因此性能也很一般,但我对此持不同意见。

实际上,进入14nm制程和四核时代之后,酷睿U和酷睿H处理器在笔记本上的性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是为了迎合笔记本轻薄化的趋势牺牲了性能。确实有一些处理器的散热和性能释放表现一般,比如i5 8250U/8265U和i7 8550U/8565U在Cinebench R15上只能达到500cb(现在也有这样的情况),但大多数i5 8265U/8565U的得分在630cb~660cb之间。甚至,少数性能释放优秀的i5 8250U/8265U可以跑到710cb——事实上,酷睿U的性能释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散热和处理器的功耗设定。

即使是得分达到710cb的i5酷睿U,其实只是短时间内的爆发功耗为35W,稳定持续功耗大约为21W左右。那么,我们可以假设,如果有处理器的功耗更高,性能会怎样呢?

小贴士:酷睿U处理器的最大输出功率是多少?

答:大概是45W~60W左右……是的,你没有看错!

·这也意味着能够超越酷睿H处理器?

·答:是的,确实如此!不过实际上,酷睿H处理器可以达到80W……

·那么,为什么酷睿U/酷睿H的散热参考限定在15W/45W上呢?

·答:因为笔记本厚重不现实……所以必须做出妥协

接着正文说:如果有处理器的功耗更高(当然前提是散热和供电环节跟得上),那么,性能会进一步提升。没有打不过竞争对手的情况!

CometLake处理器就是这种大功耗处理器(当然在功耗不变的情况下,它的性能确实提升了,但这主要是因为优化。真正的优势还是要靠处理器的“功耗”,也就是输出功率/功耗的提升)。

今日,我们将揭秘Comet Lake的真正性能(那些跑600cb、700cb的测试就不用看了,太弱了)。

测试对象:新款联想小新13工程机

▲这就是我们的测试机,一款接口很少,单热管单风扇的小新13工程机,接下来将正式上市。该机重量仅1.18kg,搭载8GB(双通道)内存,无法升级和替换。机器搭载了MX250独显。根据接口数量和种类判断,该机的价格应该不会太高,据说i5款售价不到5000元。

▲处理器是Comet Lake的i5 10210U,拥有4核8线程,基础频率1.6GHz,最高单核睿频4.2GHz,标准TDP 15W。

▲Cinebench测试结果,R15为770cb,R20达到了1798cb!

我们已经了解了第八代酷睿i5 U的得分大致在500cb~710cb,所以i5 10210U的性能提升了8.5%~54%;R20的成绩可能对很多人来说不太熟悉,所以这里做一下说明:第八代酷睿i5/i7 U的得分大概在1200cb~1450cb左右。i5 10210U的性能提升了24%~50%!

那么,除了处理器本身的优化,这么高的成绩主要是依靠什么?我们来看看该机的测试过程——因为是处理器得分,所以我们只测试了处理器。

▲这是Aida64对处理器进行单项测试25分钟后的结果。大家可以看到“波浪曲线”,这不仅是温度曲线(从70℃波动到95℃),也可以说是处理器的功耗曲线——无论采用何种电源模式,处理器的封装功耗都在17W~35W之间波动。最开始的40秒,它可以稳定输出43W!与第八代酷睿处理器起始32W在28秒时的状态相比,i5 10210U的“真汉子”状态更持久,并且在后续也一直保持在标准TDP 15W以上,也就是功耗提升明显,这也解释了其高得分的重要原因!

▲接下来我们要再来一个直观的看法:当运行Cinebench R15的后半段,处理器频率依然保持在3.74GHz,功耗也维持在43W,所以取得了较高的得分。

那么,i5 10210U处理器的应用性能如何呢?

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只进行了两个非常耗费处理器性能的测试:Media Encoder CC转码和Blender渲染。

▲Media Encoder CC 2019转码4K视频,《烤鸭》,这是本人在酷睿U处理器测试中最常用的测试项目之一。转码耗时为4分35秒。期间经历了起始40秒的43W处理器爆发状态,以及两个35W~17W的周期。这个成绩似乎不是最好的,因为我们之前测试过的第八代酷睿i7 U商用笔记本有过4分18秒的成绩,当时是搭载2×8GB内存。需要注意的是,Media Encoder CC对内存的需求比较严格,2×8GB内存可以大幅提升转码效率——换句话说,如果这颗i5 10210U是在2×8GB内存环境中,转码耗时可能会提升到3分30秒~3分50秒左右,这无疑是非常优秀的成绩。可惜我们的测试机只是板载2×4GB内存,无法进行升级和替换。

我们还可以来对比一下第八代酷睿i5机型:MagicBook老款,i5 8250U/双通道8GB内存,性能表现不算强劲,同时采用的是Media Encoder CC 2017(新版本可能会更快一些),渲染用时为5分59秒;而Latitude 3301,i58265U/双通道8GB内存,处理器性能表现也算一般,但在Media Encoder CC 2019上的渲染用时则为4分49秒,略微输给i5 10210U。

▲第二个测试是Blender的BMW素材渲染,i5 10210U耗时13分37秒。这个成绩比较厉害。鉴于大量第八代酷睿机型的渲染成绩中鲜有超过这个成绩的(需要注意,这个项目的渲染成绩和内存容量没有必然关系)。但它依然不是最强的,在我们刚刚评测的一款戴尔Latitude商用机上,i7 8665U用时13分27秒,略胜一筹。

但坦率地说,我们不应该拿i7处理器与i5 10210U处理器做比较。因为在同核心/线程、相同输出功率下,i7的频率会更高一些(这一点恐怕很多用户不知晓),并且基本规格来看,i7 8665U也要高得多,达到了1.9GHz/4.8GHz,如果在同样情况下,其性能输出确实会比第十代的i5强(如果功耗都在15W以下,则相差不大)。但如果将i5 10210U与i5 8265U做对比,那么Blender渲染速度的提升是非常明显的,整整提速了3分钟!

让我们再做个假设:如果是双风扇双热管机型……

回到我们对该机的介绍:单热管单风扇。CPU单考时,处理器工作在17W~35W的慢速波动循环之间。换句话说,一旦处理器总体功耗达到或超过35W,就要么降频,要么降功耗,不管怎样分析细节,最基本的逻辑就是:该机的最大散热承载能力也就是35W,甚至可能还不到!

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该机的性能表现已经很卓越了,相对于第八代酷睿i5 U系列,性能提升很大。

那么,让我们再次假设一下,如果是一款类似MagicBook这样的双热管机型,散热能力更强,供电能力更优,性能会提升多少呢?如果有一款双热管双风扇机型,整体拥有45W的散热能力,且可以在单负载时全面供给处理器,那又会是怎样呢……这样来看,世界依然美好,希望依然存在,只是要看PC厂商究竟多不多花一些成本在散热系统上了!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