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小年吃什么
距离冬至只剩一天,从这一天开始“进九”,正式步入严寒,我们必须得吃点好的补补身体。而且冬至是天地之气、阴阳之气交替的重要节点,在这一天进补,会有平时三倍的效果。
俗话说:“冬至大如年”,冬至这天,无论在哪里,吃都是重中之重。不同地方的冬至食俗各有特色,跟着台台整理出的《全国冬至吃货地图》,云品尝这些独特的冬至美食,看看你的家乡上榜了没!
粽子和月饼到底是吃甜还是咸,南北方人在吃这件事上总能达到极为“默契”的不统一。到了冬至,北爱饺子,南重汤圆,差异显著。
01 北方|饺子
北方人对饺子可谓深爱,毕竟一年四季都要吃饺子,没有饺子,不过节。
而且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可见冬至吃饺子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有多高,尤其是东北人,简直对饺子爱得深沉!
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与医学家张仲景有关,相传饺子就是他发明的,原名“娇耳”,他曾用“驱寒娇耳汤”救治了很多因为饥寒冻伤耳朵的百姓。后来,每逢冬至,人们就开始模仿制作,由此便有了吃饺子的习俗。
饺子馅没有多大讲究,东北人偏爱酸菜馅,山东人喜欢鲅鱼馅,北京人更爱茴香馅,有人则更中意家常的韭菜鸡蛋和香菇猪肉馅,饺子么,能难吃吗!
冬至当天,全家齐上阵,各司其职,做馅、和面、擀皮、包饺子。一盘热腾腾的饺子摆上桌,过节的喜气才算真正有了!
02 南方|汤圆
当北方人蘸醋吃饺子时,南方人的舌尖正在感受着汤圆的甜蜜暴击。
在潮汕,当地人称汤圆为“冬节丸”,但它没有馅料。冬节丸大小参差不齐,象征着“父子公孙丸”,寓意着年末一家团圆美满。
冬节丸通常在清晨煮熟,放入煮好的红糖汤中,捞起后,先祭祖,再叫醒全家老少享用,俗称:“汤丸唔食天唔光”。
汤圆到了台州,又被叫做擂圆。黄豆炒熟磨粉,与红糖、芝麻拌匀;糯米粉和水揉成粉团,捏成乒乓球大小,搓成圆球,轻压后在沸水中煮熟,再裹一层黄豆粉。在台州方言中,这个动作叫做“擂”。
与擂圆类似,福州人也有餈,不同之处在于,它需要裹上白糖、黑芝麻粉、花生碎、熟黄豆粉的混合物,一个个圆滚滚的,十分可爱诱人。
令人赞叹不已的,当属扬州人的冬至汤圆,足足有半个拳头那么大,内馅多为鲜肉荠菜,胃口小的两个就能吃饱。
一到冬季,羊肉汤绝对是进补的首选。奶白色的羊汤中飘着大块的羊肉,看着就滋补!
01 山东滕州|羊肉汤
冬至这天,除了家家户户包饺子,在山东滕州,还有喝羊肉汤的习俗。这一天也被称作“小年”,为了迎接到来,人们都会提前购买羊肉。
滕州羊肉汤美味的原因,在于它选用的羊肉和水质上乘。甘甜清澈的山泉水煮出的羊肉汤,浓郁鲜香,不膻不腥。
在滕州喝羊肉汤,汤本身是免费的,而羊肉需要另点。行家会先喝一碗暖暖身体,吃完羊肉,再添一碗汤,佐以少许醋,最后配上烧饼一起享用。
02 宁夏银川|头脑
冬至这天,银川人也喝羊肉汤,但他们为它取了一个特别的名字——“头脑”,实际上就是羊肉粉汤饺子。听起来有些骇人,但香气扑鼻,令人忍不住食指大动。</p
简阳羊肉汤享誉盛名,选用简阳特产的大耳山羊,熬成的鲜汤奶白浓稠,羊肉软嫩可口。羊肉和羊杂切成小块,按照斤数放入锅内,一碗下肚,顿感温暖舒坦。羊肉吃完后,能在汤底里烫煮菜肴,再来一顿热气腾腾的火锅,配上辣椒碟,简直美滋滋!
广东|白切鸡、酒煮羊肉、萝卜粄
“冬大过年”、“肥冬瘦年”是广东人从小听到大的谚语。除了吃汤圆,广东很多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冬至习俗。
例如,广州人会在这一天吃白切鸡和烧鹅,一家团聚共享美食;佛山人蒸松糕,寓意高升发大;中山人吃“水榄”,一种橄榄状的汤圆,里面包裹着莲蓉或绿豆沙馅;梅州人则偏爱“酒煮羊肉”。
而广东河源的客家人习俗中,冬至一定要吃萝卜粄,这道菜是客家冬至最具代表性的美食。
萝卜粄是以糯米粉、萝卜丝、香菇、木耳、虾米、瘦肉等食材制成。蒸熟后,香气四溢,萝卜丝鲜甜可口,微微透着腊肉的香味,皮薄馅厚,入口留香,回味无穷。
闽南|姜母鸭、搓丸、鬼糕
厦门有句俗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冬”。对于闽南人而言,冬至不仅是阖家团圆、祭天祭祖的大日子,也是进补的重要时机,其中姜母鸭首当其冲。
虽然闽南三地(厦漳泉)均有姜母鸭,但唯独厦门人在冬至这天必须吃姜母鸭补身。以麻油煸香老姜和番鸭,再加入高粱酒和料酒焖煮。老姜除湿暖身,鸭肉滋而不腻,煮至干香四溢,一口鸭肉一片姜,吃后浑身热气腾腾!
除了姜母鸭,在“冬至”前夕,泉州家家户户都要舂米“搓丸”。丸子色彩丰富,有红有白,还会捏制一些小巧玲珑的玩意儿,俗称“捏鸡母狗仔”。
龙岩人的冬至特色美食是冬至包,当地人也称之为“鬼糕”,以捣碎的艾草与糯米团混合制成碧绿色的外皮。至于馅料,通常有冬笋、茭白(高笋)和咸菜三种口味,配上香菇和五花肉调味炒熟,鼓鼓囊囊状似小金字塔。
江苏苏州|冬酿酒、羊糕
临近冬至的苏州,在桂花的芬芳中飘着微醺的气息,一年一度的冬酿酒隆重上市。苏州人有句俗话:冬至不喝冬酿酒是要冻一夜。冬酿酒采用糯米酿造,淡黄色的酒色,回味中还带着桂花的香甜。
苏州人最讲究“不时不食”,所以排队购买零烤冬酿酒也是一年一度的盛事,如果迟了就只能等明年了。
有酒不可无肉。苏州人喝冬酿酒时,还会配上各式各样的卤菜和羊糕。尤其是羊糕,也是冬至夜的主角,羊腿肉经过长时间熬煮,拆碎铺进盘中,浇上浓郁的羊汤,经过自然冷却凝结,切片上桌,晶莹剔透,紧实有嚼头。
浙江杭州|年糕、酱货
杭州人每逢冬至都喜欢吃年糕,老杭州的传统说法是:冬至三餐都要吃年糕,寓意“一年更比一年高”。
早晨吃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吃冬笋肉丝炒年糕,到了晚上就是雪里蕻、肉丝、笋丝汤年糕,一碗下肚,暖身暖胃。
除了年糕外,临近冬至时酱货也会上线,杭州人忙活着腌晒腊肉、酱鸭、香肠,热热闹闹地迎接新年。
广西玉林|粽子、鸭肉
广西人在冬至这一天会吃粽子,广西玉林人甚至把冬至这天称为“玉粽节”。他们认为吃米粽有“糯米补气”的说法,寄寓了劳动人民来年补益健体的美好愿望。
玉林米粽完美平衡了甜咸党,以精盐、南乳、豉油、五香粉等为调料,再选以猪肉、海味、绿豆、荷包豆、栗子、
每逢冬至前后,湖南人便忙于腌制腊味。鸡鸭鱼肉用粗盐腌制四五天后,悬挂于通风处,任其阴干。此法所制之腊味,称之为冬至肉。民间谚语有云:“过了冬至,吃肉赛牛犊”。如此腌制之腊味,带有淡淡的香味,可保存至次年夏日而不腐败,其肉质紧致,香气浓郁,愈嚼愈香。
而在湖南的长沙、株洲等地,冬至的习俗却是以八宝糯米饭或糯米糍粑为主。选用糯米、桂圆肉、红枣、莲子、杞子、核桃仁、松子、山药和冰糖,将多种食材混合糯米蒸熟,软糯香甜,馅料丰富,每口都甜甜蜜蜜,令人回味。
07 安徽安庆|南瓜粑
安徽安庆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冬至吃了南瓜粑,明年不用把眼医。”每到冬至,街头巷尾便弥漫着南瓜的香气。
南瓜粑的做法并不复杂。先将南瓜去皮去瓤洗净切块,煮熟后捣烂成泥状。再加入干糯米粉和调味,用手将南瓜泥捏成小粑状。可选择蒸或煎的方式烹制,各有风味。
分享一下你的家乡冬至必吃的美食吧!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