觏的读音
在《诗经》中,有一首情感炽烈、坚贞不屈的篇章——《邶风·柏舟》,其意境与《孔雀东南飞》中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的爱情宣言相呼应,体现出古代文人对忠贞与尊严的坚守。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诉说着诗人遭受小人诋毁、环境压抑下的复杂心境。
1.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诗人泛舟于河面,以此排解心中的忧愁。他夜不能寐,隐约觉得自己受到陷害。即使饮酒作乐也无法化解心中的不快,只得随波逐流。
2.我心匪鉴,不可以茹。
亦有兄弟,不可以据。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诗人不愿受辱,但心软的兄弟却不能依靠。于是,他想要向亲友诉苦,却遭到了对方的冷眼。这让他感到既悲愤又绝望。
3.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诗人坚持自己的底线,绝不肯向邪恶势力低头。一颗坚毅的心,如磐石般牢不可破,决不可被轻易屈服。
4.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觏闵既多,受侮不少。
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面对群小之人的暗算,诗人心中愤懑不已。巨大的压力累积在心头,让他难以消解。只能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内心痛苦不堪。
5.日居月诸,胡迭而微。
心之忧矣,如匪澣衣。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时间流逝,诗人的处境依然没有得到改变,内心郁结难舒,如同一件污浊的衣服难以晾干。他渴望自由和高飞,却无力挣脱束缚。
诗中多次出现"塑"字,其现代写法为"诉"。而"薄言往愬"中"愬"字有诉苦之意。另有"逢"字,上古读音 pèng,意为碰钉子。"选"字通"巽"字,读音 xùn。"觏"字读音 gòu。
全诗的基调是沉重悲愤的,反映了古代文人仕途不济、小人当道的无奈与抗争。诗人通过自身遭遇,引申出对社会黑暗和官场腐败的不满,抒发了忧国忧民情怀。
读诗贵在理解其意境和思想内涵。试着想象诗人当时的情境,感受其内心的波澜起伏,如此才能充分领会《邶风·柏舟》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