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绔子弟怎么读


“纨绔子弟”:一个词揭示的社会标签

“纨绔子弟”,这个词仿佛自带贬义光环,一旦被贴上,就意味着受人鄙夷。他们出身优渥,却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一副“败家子”的形象深入人心。

与之相似的还有“花花公子”,同样指向穿着华丽、挥金如土的富家子弟。区别在于,“纨绔子弟”更侧重于贪图享乐,不事生产;而“花花公子”则更强调游荡玩乐,不务正业。

纨绔子弟怎么读

为什么享受生活的富家子弟会被称为“纨绔子弟”?“纨绔”究竟是什么东西?

“纨绔”(音wán kù)看似古怪难懂,其实指的是古代的一种裤子。

纨绔子弟怎么读

古代,上衣称“衣”,下裳称“裳”,也就是裙子。《说文解字》中记载:“衣,依也。依者,倚也。衣者,人所倚以蔽体者也。”可见“衣”是用来遮蔽身体的。

“裳”通“常”,《说文解字》又云:“常,下帬(qún,裙)也。裳,常或从‘衣’。”可见“裳”也是裙子。古代男女服饰差别不大,男人也穿裙子。《诗经》中就有“绿兮衣兮,绿衣黄裳”的描写,而《齐风》里“东方未明,颠倒衣裳”中的“裳”也指下衣,也就是如今的裤子,但与现代裤子有所不同。

纨绔子弟怎么读

古代的“裳”并非我们现在理解的裤子,而是一种大裙子。为了保暖,有钱人在两条小腿上分别套上长筒袜,这种袜子叫做“绔”。《释名》解释道:“绔,两股(大腿)各跨别也。”可见古代的“绔”只有两个裤筒,没有前后裆,已初具现代裤子的雏形。西汉宫女穿的“开裆裤”指的就是这种袜子,因为那时候还没有内裤。而更有钱的人会用精致丝织品制作这种袜子,就叫做“纨”。

纨绔子弟怎么读

“纨绔”由此而来,也逐渐演变成对那些只知享乐、不事生产的富家子弟的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