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猴头菇怎么泡发好_干猴头菇泡发的小技巧
猴头菇,作为中国传统的名贵食材,常被与熊掌、海参、鱼翅并列为“四大名菜”,并有“山珍猴头、海味燕窝”的美誉。新鲜的猴头菇呈现出纯白色,而干燥后的猴头菇则会由浅黄变成浅褐色,形态类似金丝猴的头部,因而得名“猴头蘑”。这种食材以其高蛋白、低脂肪、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著称,菌肉鲜嫩,味道醇厚,被誉为“素中至荤”的佳品。
猴头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最早的记载出现在370年前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虽然书中仅简单提到“猴头”一词,但足以见证其早期的存在。《御香飘缈录》中对清代官员的猴头菜肴进行了赞美,强调其味道鲜美。
进入现代,关于猴头菇的记载依然不多。20世纪30年代,鲁迅在他的日记中提到,曾品尝过友人曹靖华赠送的猴头菇,并对其美味表示赞赏。
尽管猴头菇以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美味受人喜爱,但若干猴头菇在干制过程中处理不当,可能会有苦味,影响口感。如何去除这种苦味,确保泡发后的猴头菇美味可口呢?
最初,我在网上查找了几种泡发猴头菇的方法,但结果并不理想。后来,我向一位专业厨师请教了完整的泡发步骤,并在家尝试,发现经过正确的方法泡发后,猴头菇不仅没有苦味,而且口感极佳。
1. 用清水将猴头菇表面的杂质洗净,将其放入清水中浸泡2至3小时,并用一个盘子盖在上面,以确保浸泡均匀。切忌使用沸水泡发,因为水温高于60°C会破坏猴头菇中的活性营养成分。
2. 泡发后的猴头菇捞出,用手将其排出的黄水挤出。接着,用剪刀修剪掉猴头菇根部的硬芯及周围变黑的部分,然后再放入清水中泡发15分钟。
3. 将泡过的猴头菇再次挤出黄水,用40°C的温水反复搓洗,直到猴头菇表面的黄色物质被洗净。可以用手指蘸一点水在舌尖上,感觉不到苦涩为止。
4. 准备一个蒸锅,将水烧开后,把猴头菇放入蒸锅中,加入鸡汤或骨头汤,蒸40分钟,直到猴头菇变得软烂。务必确保水已烧开再放入猴头菇,这样可以有效锁住猴头菇的营养成分和风味。
特别提醒:
1. 干猴头菇最好用冷水或温水泡发,使用淘米水效果最佳,因为淘米水是天然碱性水。绝对不可以用沸水或醋泡发,质量较差的猴头菇可以适量添加碱面。
2. 由于猴头菇的苦味主要源自其根部,务必要将根部彻底清除。
3. 蒸制猴头菇时,水必须提前烧开,这样能够利用高温锁住猴头菇的营养和风味。
以下是一道美味的猴头菇老鸭汤的食谱:
材料:老鸭半只、干猴头菇2个、杞子5克、红枣4个
调料:盐4克、葱1段、姜1块
步骤:
1. 将猴头菇清洗干净,放在清水中浸泡2至3小时。
2. 剪掉猴头菇中的硬芯。
3. 用40°C的温水反复搓洗泡过的猴头菇,直到黄色物质彻底去除。
4. 将处理好的猴头菇放入鸡汤或骨头汤中,蒸制40分钟。
1. 老鸭洗净并沥干,切成大块后焯水备用。
2. 将调料清洗干净,装入调料盒中,红枣也要清洗干净。将所有材料(除枸杞外)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煮沸后改小火炖煮2小时。
3. 最后加入枸杞和适量的盐,再炖煮20分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