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吃甘蔗理论_顾恺之的绘画理论贡献


提到顾恺之,或许你会感到陌生。当你看到下图时,顾恺之的名字会渐渐变得熟悉起来。

顾恺之吃甘蔗理论_顾恺之的绘画理论贡献

顾恺之吃甘蔗理论_顾恺之的绘画理论贡献

这些图像分别是《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上图展示的是《女史箴图》的全貌及细节,这些珍贵的艺术作品如今保存于伦敦的不列颠博物馆。而下图的《洛神赋图》则是宋代人的摹本,原作已不复存在。

这两幅历史悠久的名作均出自顾恺之之手,他是东晋时期的一位杰出画家,对中国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顾恺之不仅以其精湛的绘画技艺闻名,还在艺术理论上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在《论画》中提出的“迁想妙得、以形写神”观点,为中国画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顾恺之的传奇故事流传甚广。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为南京瓦棺寺绘制壁画的经历。他绘制了一幅维摩诘像,并巧妙地设计了募捐方式:第一天前来的捐款者需要施舍十万,第二天五万,第三天则随意捐赠。据说,开门之际,那幅维摩诘像照耀全寺,吸引了众多捐款者,最终筹得了百万之资。

顾恺之在历史中一直被描绘成德高望重的艺术大师。最近翻阅《世说新语》时,发现了许多关于他的趣闻轶事。这些故事让我们对这位名家有了全新的认识。

顾恺之的字是长康,而这些趣事揭示了他不仅仅是艺术上的大师,更是一位风趣幽默的搞笑博主。他曾在桓温幕府担任散骑常侍,与谢瞻的官署邻近。在当时,“啸咏”是一种流行的娱乐活动,相似于今天的唱歌节目。顾恺之和谢瞻常常在夜晚的月光下吟咏,而每当顾恺之唱完,他总会询问谢瞻自己的表现如何。谢瞻为了避免直接的冲突,含糊其辞地夸奖他。顾恺之因此越发投入,直到深夜还在吟咏,不知疲倦。谢瞻因而偷偷离开,并派人假装称赞,这样顾恺之依然没有察觉,依旧陶醉在自己的表演中。

顾恺之吃甘蔗理论_顾恺之的绘画理论贡献

这样的场景,真有点像是《哆啦A梦》中的胖虎,令人忍俊不禁。

顾恺之对一些迷信的小法术颇感兴趣,且相信只要诚心就能灵验。有一次,桓温的世子桓玄故意用一片柳叶骗他说,这片叶子是蝉隐身的工具,持有者可以隐形,从而看到别人却不被别人看到。顾恺之信以为真,常常带着这片柳叶自以为隐形,桓玄则故意在他身边制造麻烦,他却愈加深信不疑,将这片柳叶视为宝贝。

顾恺之吃甘蔗理论_顾恺之的绘画理论贡献

近代有一种浅绛彩的柳叶蝉鸣图瓷板,仿佛又能勾起对顾恺之的回忆。

很多人喜欢吃甘蔗时找最甜的部分,而顾恺之则每次都从甘蔗的梢子开始吃。他解释说,这样可以“渐入佳境”。他的这种独特见解确实让人觉得他有些可爱和憨态可掬。

顾恺之还有一个显著的拖延症。他认为“传神”是绘画的最高境界,而对于画人来说,眼睛是最能传达神韵的部分。他常常拖延不画眼睛,甚至可以拖延数年之久。他对画人的神韵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画裴楷时,因为不清楚裴楷的真实模样,便根据自己的想象加了三根须毛,解释说这三根须毛体现了裴楷的才华与见识。而他画谢鲲时,将其描绘在岩石中,他解释说这是因为谢鲲曾自谦自己“不及一丘一壑”,所以适合与丘壑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