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叠帽子步骤图_戴帽子的外套怎么叠


在内蒙古西部,生活着一群根植于山西文化的汉人,他们的传统习俗依旧延续着故乡的风貌。每到腊八节,归绥人便开始忙碌地筹备过年的事宜,这种热闹的氛围通常会持续到二月二。腊月二十三前后,勤劳的归绥人们开始刷墙、贴年画、剪窗花、写春联,整个家居焕然一新,迎接新年的到来。

刷墙的材料是白土子,正如记忆中的那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每到这个时候,父亲便会前往旧城购买白土子。若是买不到,重质碳酸钙的“大白”也是可以替代的。大白是由天然矿物如方解石、大理石磨制而成,甚至有人把白垩称作大白,二者的成分是相同的,都是碳酸钙。

仅靠白土子或大白是远远不够的,刷出来的墙面还需加入珠儿粉,增添墙面的白度。珠儿粉是一种纯净的白泥,球状且质地细腻,然而其价格却相对较高。

在五六十年代,自然材料随处可见。刷墙用的工具也颇具讲究,通常是用芒草绑扎而成,松软而富有吸水性。新买的刷子使用前需用水浸泡一天,经过反复磨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还有一种用枳芁草制作的刷子,更是通过煮沸处理,使其更能附着白粉浆,适合刷仰尘。

父亲常说,会刷墙的人,即便身着新衣,刷完墙后也能一尘不染。但若是新手,往往会变成“斑点狗”。据说,在民国时期,归化城有一位刷墙高手,身穿黑衣,只要身上有一丝白点,便可免单。刷墙的技艺颇为讲究,通常需刷两遍,第一遍横刷,第二遍竖刷。技艺精湛的人,刷出的墙面线条笔直、齐整,而没有经验的人则可能留下波浪起伏的痕迹,成为邻居们的笑谈。父亲每次刷墙后,脖子上总是沾满了白泥,有时甚至会流淌到衣袖,弄得背心和肚皮也湿透了。

每年刷墙的时候,父亲总会用报纸折成帽子,我则学着他唱起那首新学的小曲:“头戴尖尖帽,口里吹洋号,四面无依靠,大风吹不倒。”这时的我们,在阳光下仿佛是一幅温暖的画卷。

雁北地区以白土子闻名。白土子在刚挖出来时呈泥状,通常被称作白泥。每到夏末,农闲时节,乡亲们便会挑着担子,握着小锹,下河沟去挖白泥。刚挖出来的白泥并不洁白,反而带着微微的蓝色,待晾干后才会变得耀眼。为了让白泥的价格更高,乡亲们在挖白泥时,常常会将其捏成圆球状,像珠儿一样。或许珠儿粉因此得名。

在雁北的某些地方,挖白泥如同掏井。首先要开掘出一个尺许见方的坑,挖到一定深度,若是未见白泥,便需另寻他处。一旦挖到了白泥,逐渐扩大开口,清理掉带沙的部分,就能获得纯正的白泥。

新挖出的白泥,胶质粘结,洁白如雪。细心的挖泥者总能将泥块切成棱角分明的六面体,呈现出大雪糕般的形状。虽然一个坑的白泥并不多,但却是极具价值。附近的土地虽多黄沙,却难掩白泥的珍贵,甚至在日常农活中,乡亲们也能意外挖到白泥。

我的舅舅们闲暇时也常去挖白泥,所得的白泥便拉到丰镇去卖。表哥上小学时,每年暑假都参与学校组织的义务劳动,其中就有挖白泥这一项。尽管雁北的老百姓生活拮据,但他们的劳动和汗水从未停歇。乡亲们常常感慨:“守着千年的白泥,做着百代的穷汉。”

多少年来,雁北用白泥刷墙已成为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追求。即便生活再清贫,家乡的人们也总能保持内墙的洁白。一些用心的家庭甚至将外墙和院墙涂得一色的白,远远望去,宛如琼楼玉宇。而御河河槽因多年的挖掘,留下了无数白泥坑,像是一张斑驳的脸,满是岁月的痕迹。

白泥的来源,乡民们无从考证。听表哥讲,得胜堡的赵老先生曾讲过一个故事,传说女娲补天时,炼出了五色彩石,因天向西北倾斜,剩下的石头便落在了地上。雁北的白泥,正是女娲所炼的白色石。

虽说女娲炼石补天的传说不甚可信,但白泥究竟是什么,亦是我一直想弄清楚的。最近读到山西作家张高的散文,才恍若领悟,原来我们称之为白泥的,竟是那享誉已久的白垩土。

白垩形成于远古的海洋中,众多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如多胚孔,在死后沉积于海底,长时间积累后,成为厚厚的一层贝壳。随着地壳运动,曾经的海底白垩土层被抬升,留下了厚厚的白垩土。这证明了大同在古代曾是浩瀚的海洋。

珠儿粉是白泥的精华,农妇们做鞋时常用。那时,手工制鞋普遍,鞋底用千层布制作,立面往往显得粗糙。为了让新鞋看起来更精神,农妇们会在鞋底上刷一层珠儿粉,黑鞋帮与白鞋底的搭配,瞬间让鞋子焕发生机。村里常言:“富态一顶帽,精干一双鞋。”尽管物质匮乏,人们对美的追求从未减退。

雁北的女人们在做新鞋时,总会使用珠儿粉,甚至旧鞋清洗后也要涂抹一遍。若有男人要出门办事,见脚上的鞋子不白,也会催促脱下来补刷一遍。

在过去,人们守着传统,家中老人去世后,守孝期间常常需要穿白鞋。白鞋难以清洗,即便清洗干净,晾晒过程中也会发黄。白鞋一洗净后,便会涂上一层珠儿粉,使其看起来如新。

在大同,年轻人喜欢穿白色网球鞋。虽然这种鞋子看起来时尚好看,却也不易清洗,尤其是在出汗后,鞋底和鞋面的结合处容易变黑,清洗后又可能泛黄。爱美的年轻女孩们为了保持鞋子的洁白,纷纷成为珠儿粉的主要消费者。

珠儿粉同样可以用来浆洗衣物。宋代的寇宗奭在《本草衍义》中提到过白土,称之为白垩,市面上出售的就是雁北人称为珠儿粉的东西。

白垩,源自古代海洋中的生物残骸,化为矿物。它们曾经鲜活的生命最终沉默,成为

地层的一部分。白垩质地柔软、古老而苍白,尽管在光线黯淡时表面不甚显眼,仍然能透出微弱的荧光,透露出岁月的印记。

时间流逝,父母已在十余年前离世,静静安息于大青山的基督徒墓地;舅舅和妗妗们也早已作古,埋葬在得胜堡的西墙外。我渐渐老去,每每回忆起这些往昔,总是心中一阵酸楚。

后记:

白垩,作为一种非晶质的石灰岩,展现出未固结前的泥状特征,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常见于红藻类的化石中。与普通石灰岩不同,白垩特别柔软、疏松、孔隙丰富,早期的粉笔正是以白垩为材料制成。

白垩的松软特性源于其形成时间不足、成岩程度较低,缺乏压实和重结晶的过程。白垩与普通石灰岩的关系,如同黄土与粉砂岩、泥炭与烟煤之间的区别一般。

白垩的主要成分来自单细胞浮游生物,如球藻的遗骸,其中包含海绵骨针、浮游性有孔虫壳、菊石、箭石、海胆和贝类等海洋生物的残骸。

虽然新生代也沉积了不少白垩,但早期的白垩相对稀少,原因在于太古老的碳酸钙沉积物,基本已被压实、重结晶,变成了普通的石灰岩,甚至有些已变质为大理岩。

如今,白泥不仅是家乡人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们文化的象征。在岁月的流转中,白泥承载着乡情与记忆,无论时光如何变迁,它始终闪耀着属于雁北的纯洁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