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快递怎么样_快递品牌排行榜前十名
老鬼邀您阅前思考
:在江湖中沉浮,岁月如刀,多少英雄豪杰曾辉煌而归,又有多少人难逃消逝的命运?此文献给那些曾经辉煌、快乐过、迷失过的快递公司,亦是对它们未来消失的追思。
2018年4月18日,这一天将永远铭刻在每位快捷员工的心中。
在许多人眼中,快捷快递仍在与申通纠缠不清,然而就在这一天,快捷却突然宣布停网,令所有人始料未及。
自1997年成立以来,快捷历经了20多年的风雨,曾经的辉煌绝非易事。鑫飞鸿逐渐被遗忘,星晨急便无人问津,天天快递已被苏宁收购,而快捷却在风云变幻中坚持下来。最终的结局却让人唏嘘,难以体面收场。
作为一名老员工,回首这段历程,既是感慨也是思索。从高峰到低谷,快捷作为一家老牌快递公司,从资金链紧张到濒临倒闭,仅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
困兽犹斗,迟来的执行礼
虽然快捷的衰败引起了行业内的普遍关注,但对于内部员工而言,这样的结局并不意外,仿佛是一场迟到的审判。
曾几何时,快捷与顺丰同在起跑线上,与“三通一达”相比,更是在华南市场占据显著优势,代表着品牌的辉煌历史。
2012年底,吴传龙重组快捷后,改变了以往以商务件为主的战略,转向电商小件和资本运作。他相信“5公斤以下”的电商小件将是公司的未来与发展方向。这样的转型在行业快速增长时期获得了成功,但随着市场进入调整期,快捷却逐渐显得力不从心。
虽然在调整战略后看似一切向好,资本也相继涌入。2015年9月,快捷获得2.5亿元的融资,2016年底又迎来三泰控股的注资,公司估值迅速攀升至26亿。表面光鲜的背后暗流涌动,快捷的定位和运营模式逐渐被证明缺乏竞争力,连年的亏损让现金流紧张,高管频繁离职,团队士气动荡。
快捷已是四面楚歌。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关于快捷与申通的诸多争议,各有版本。作为曾经的内部人士,大家普遍不愿回想这段痛苦的经历,因此在此不再详述。
商业合作本无绝对的对错,但若将过多的人际关系融入其中,悲剧终将降临。
吴传龙的经历相对顺利,收购快捷之前,他曾是“桐庐帮”的重要角色,帮助创办了申通,随后又在中通任职。然而如此光鲜的履历也使他始终相信自己能改变现状,即使来得再晚。
业内普遍认为吴传龙是个好人,然而正因为过于渴望成为英雄,他的决策常常犹豫不决,缺乏必要的理性分析。他在管理上过度放权,缺乏监督,导致了种种失误。
进入2017年,快捷已经面临重重危机。在申通向其增资1.3亿进行援助,不久后双方合作运作申通快运。快捷满怀希望,意外随之而来。短短两个月,申通快运项目遭遇搁浅,快捷网络停运,双方更是对簿公堂,所有美好的设想瞬间化为泡影。曾经以为的“强强联合”,成了改变快捷命运的黑天鹅。
其实早在年初,申通快运项目便已面临困境,然而快捷的股东团队并未及时采取行动,过于乐观且依赖申通的支持。随着网络的停运,内部团队间的分歧不断加剧,导致机会接连流失。
失败本可被宽恕,商业圈中不乏东山再起的例子。自停网以来,快捷高层对危机处理却显得无能为力,员工工资及网点押金问题至今未解。
尊重故事的结局,但如此惨烈的失败,令人感到心寒。
谁会是下一个快捷?
快捷的倒下,令仍在拼搏的二三线快递公司感到恐慌。
品牌、资本、技术、市场……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竞争力日渐削弱,二三线快递逐渐与一线拉开差距,快捷的兴衰反映了整个行业的缩影。
在曾经野蛮生长的快递市场,最辉煌的时期早已成为历史。能够存活下来的必定有过人之处,但行业洗牌仍将继续,注定会有公司被淘汰。对于二三线快递来说,这个冬天格外寒冷。
“全峰卖给中青旅后,二三线快递的处境艰难,人人自危,没想到快捷竟然是第一个走上全峰后尘的。”这是许多快捷员工常说的一句话,大家为此感到无比惋惜,认为这样的结局本是可以避免的,至少可以像全峰那样找到一个接盘侠。
快捷的结局让人不禁想起星晨急便的经历,陈平曾提到在与宅急送合并谈判中,突然宣布终止,令其团队无所适从。这样的商业决策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后见之明很容易得出结论,但身处其境,商业的残酷总在于无法预料,谁又会是下一个走上快捷老路的企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