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的作者是谁_《悯农》(其二)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人物因诗词而名留青史,李绅便是其中之一。他的《悯农》不仅深刻反映了农民的艰辛,更揭示了他对社会的不平之感。这位诗人的一生却充满了波折与讽刺。
李绅自幼勤奋好学,27岁便考取了进士,荣登翰林学士之位。某个炎热的夏日,他回到亳州探亲,巧遇浙东节度使李逢吉,二人同为同榜进士,因而相约聚首。为了消暑,他们一同前往城东的观稼台游玩。这里由曹操所修,登高远眺,田野间河流纵横,景象令人叹为观止。李逢吉感慨万千,吟咏道:“何得千里朝野路,累年迁任如登台。”可见,他对于升迁的渴望已然成了心中重负。
与之相比,李绅的目光却更为深远。他望着烈日下辛勤劳作的农夫,心中涌起对其艰辛的同情,便即兴吟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不禁令他思绪万千,接着又吟出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两首诗将他塑造成“悯农诗人”的形象,让人铭记不忘。
李绅在朝中仕途顺遂,得以投靠大臣李德裕,凭借其高明的才干不断升迁,最终成为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俨然宰相之职。他的祖父李敬玄同样曾被封为赵国公,祖孙同享荣耀,成为官场佳话。随着权力的增加,李绅逐渐沉迷于奢华,过上了骄奢淫逸的生活,成了“朱门酒肉臭”的贵族。
李绅家中不仅富丽堂皇,还有许多年轻貌美的歌妓。时任苏州刺史的刘禹锡因性格不羁被贬,李绅欣然邀请其赴宴。当酒席间,歌舞升平,李绅点名歌妓助兴。刘禹锡目睹这一切,心中不禁生出讽刺之意,便挥笔作《赠李司空妓》:“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李绅对此却毫不介意,反而大方地将歌妓送给刘禹锡,令人捧腹。
李绅对于奢华的热衷,常常引起外界的非议。根据史料记载,他极爱一款取材于鸡舌的美食,甚至一顿饭要杀掉300多只鸡,仅仅取其舌头,其余全数丢弃。这样的奢侈生活,逐渐使他在官场上显得愈加刚愎自用。
845年,李绅被任命为淮南节度使时,接到举报,称扬州江都县尉吴湘贪污及强娶民女。李绅未作调查便将吴湘逮捕,后果可想而知。待御史崔元藻复查,发现吴湘所谓强娶之事全属虚构,贪污数额虽属实,却不至于死。李绅因而被定性为酷吏,显示了他在权力面前的盲目与残酷。
846年,李绅于扬州去世,享年74岁。死后被追赠太尉,谥号“文肃”。仅一年后,因“吴湘案”被追究责任,削去官职与爵位,子孙不得任官。曾经的悯农诗人,竟然落得如此结局,实在令人唏嘘。
李绅的一生,无论是光辉的成就还是最后的结局,都让人深思。他的诗词虽传颂千古,但在权力与欲望的漩涡中,他的品德与理想却渐行渐远,成为历史的反思。无论何时,功名利禄都是对人性的考验,李绅的故事,正是这一考验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