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为圭臬的意思 奉为圭臬是什么意思解释
成语“奉为圭臬”传递的是一种高度的尊敬与信赖。它的字面意思来源于古代的测日影仪器“圭”和箭靶“臬”,象征着事物的标准与准则。在现代语境中,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对某些人或事物的极度尊崇,把它们视作行为的指南和衡量的标准。
这个成语首次出现在清代钱泳的《履园丛话》中,原文为:“三公者;余俱尝亲炙;奉为圭臬;何敢妄生议论。”在此,作者表达的是对某些权威意见的绝对信任和遵从。无论是思想、行为还是决策,都将这些信条视作不可动摇的准则,进而避免任何形式的质疑。
在实际应用中,“奉为圭臬”常常带有动宾结构,用作谓语,通常描述的是对某种观念、人物或的崇敬和依赖。这种态度有时显得过于死板,甚至可能导致思维的僵化。类似的表达还包括“奉若神明”和“奉为楷模”,均强调了对某些事物的极端尊重与。
反之,如果将事物置于低位或漠视其重要性,则可以用“视如草芥”或“视如敝屣”来形容,这些是“奉为圭臬”的反义词,表达了完全相反的态度。
例如:
“不必把他人的意见奉为圭臬,我们应脚踏实地、真诚待人,才能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
“人生难免会陷入困境,若没有一两条能奉为圭臬的信念,如何能够从痛苦中找到解脱?”
“有些领导对上级的每句话都奉为圭臬,结果却忽视了具体工作的实际情况。”
“随着岁月流逝,经验积累,许多看似简单的道理变得尤为珍贵,我们会将其奉为圭臬。”
成语“奉为圭臬”不仅仅是对外界的某种行为或准则的接受,更是对其深入理解和由衷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