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g50_上汽大通MAXUSt70
在车市的寒冬中,许多汽车企业仍在应对库存压力和销量下滑的困境,尤其是在国五向国六排放标准过渡的背景下,市场局势显得尤为严峻。上汽大通却表现得异常冷静和自信,似乎已经找到了应对挑战的独特方式。
2019年6月11日,上汽大通G50迎来了上市100天的“庆生盛典”。对于这款MPV车型来说,100天的时间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其从初生到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期。这100天,G50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它如何在国五、国六转换的压力下,稳步实现销量增长?又是如何顺利应对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这些问题,都在当天的发布会上得到了详细的解答。
销量增长与国六提前切换
在整个车市低迷的大环境下,上汽大通依然能够实现销量的增长,实属不易。据统计,2019年1月至5月,上汽大通的整体销量达到了4万辆,同比增长了15.9%。其中,G50的表现尤为突出,自2月28日上市以来,已累计生产超过一万辆,市场占有率逐月攀升,尤其在4月时,G50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6.14%。截至目前,其销量已经突破了12000辆,显示出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对于G50的国五、国六切换问题,上汽大通早有应对策略。公司副总经理李建华表示:“我们在过去几个月里,已经基本完成了G50车型的库存调整。进入6月,G50的国六版车型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上市。”李建华还透露,G50已经提前完成了国六排放标准的切换,在最严苛的国六b标准正式实施之前,G50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在市场上取得了主动权。
事实上,在5月的库存中,约80%的车型已经是符合国六标准的,这为上汽大通赢得了更多的市场空间和竞争优势。G50的成功切换,不仅顺利度过了国五与国六的过渡期,还在消费者中树立了“环保先锋”的形象。
聚焦中端MPV市场的崛起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MPV市场也逐渐走向成熟。尤其是在价格区间为8万至15万元的中端市场,呈现出新的增长机会。李建华表示,上汽大通对中端MPV市场充满信心,认为这是未来几年内汽车行业的重要增长点。
李建华分析了国内外汽车市场的差异,指出在欧洲市场,几乎三辆车中就有一辆是MPV,而在,这一比例仅为8%左右,差距显著。根据他对汽车市场发展的观察,李建华将过去十几年分为三个阶段:2001年至2008年,汽车市场处于初期阶段,消费需求相对单一,车型选择较少;2009年至2016年,SUV开始崛起,汽车消费走向多样化;而从2017年起,车市进入了消费升级的新阶段,品质化和细分化成为新趋势,尤其是MPV市场,逐步迎来了高品质、符合多样化需求的产品。
目前,除了G50,传祺GM6、吉利嘉际等车型也在积极争夺这一增量市场。李建华认为,未来的汽车消费将更加注重满足家庭多样化的使用需求,尤其是在家庭成员增加、二三辆车需求上升的背景下,中端MPV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C2B模式助力销量增长
上汽大通一直在探索创新的销售模式,其中C2B智能定制模式成为了G50的一大亮点。这一模式允许消费者通过上汽大通的“蜘蛛智选”平台,自主选择和定制车辆的配置。消费者可以在平台上对超过1400种配置项进行自由搭配,定制出的车辆信息会同步传递给生产线,确保按需生产。
数据显示,近八成的G50用户选择了C2B智能定制模式。李建华表示,C2B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配置选择工具,而是一个完整的智能定制系统,能够实时反映消费者的需求,并直接影响生产、物流等环节的协同。“虽然大部分消费者最终选择了现车,但通过C2B系统,我们能够精确掌握用户的喜好,进而提高库存的精准度和生产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许多消费者更愿意亲自到店体验和选择配置,但C2B模式的推出,仍然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自和灵活性。通过这一模式,上汽大通不仅减轻了库存压力,还能确保更快地交付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车型。
产品矩阵的布局与未来目标
2019年,无疑是上汽大通的“产品大年”。除了G50外,公司还计划推出旗舰MPV G20、宽体轻客V90、中级SUV D60等一系列新车型,进一步完善其MPV产品矩阵。这一系列新车型的推出,将使上汽大通在未来几年内形成更为强大的产品阵容,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
尽管上半年时间已过,但上汽大通离全年18万辆的销售目标仍有一定距离。凭借其在国六切换中的从容应对、G50的良好市场表现以及对MPV市场的精准把握,李建华对下半年的市场前景充满信心。随着上汽大通不断推进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未来其在国内市场的表现或将更加抢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