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的来历20字_月饼来历简短20字怎么写
每年中秋节,我们都会品尝月饼、赏月,成为这个节日的传统习俗之一。但你是否知道,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是什么呢?为什么月饼在这个节日中占有如此特殊的地位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寻月饼的历史与起源。
月饼的起源:与“太师饼”有关
月饼在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根据史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人食用一种称作“太师饼”的食品,用来纪念古代名将闻仲。可以说,这种饼就是月饼的“先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饼的制作方法逐渐演变,最终成为今天我们所熟悉的月饼。
月饼的初步形态:宫饼与月团
进入北宋时期,月饼在宫廷内开始流行,通常被称为“宫饼”。这种饼也开始流传到民间,民众称其为“小饼”或“月团”。在那时,月饼的形状尚未固定,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外形逐渐转变为圆形,象征着团圆与美好。圆形的月饼不仅反映了人们对家庭团聚的期望,也寄托着他们对亲朋好友的深情厚谊。宋代的文学家苏东坡在《和子由渑池怀旧》中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这句诗描绘了他品尝月饼时的愉悦心情,也间接体现了月饼文化的渊源。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由来
“月饼”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中,但当时的月饼形态与今天的月饼并不完全相同,类似于菱花饼等小型饼类食品。在《水浒传》和《》等描写宋代社会的小说中,也未见有吃月饼的记载,说明那个时期中秋节并没有月饼这一项必备的食物。
直到明代,月饼的名字才在文献中明确出现。例如,《西湖游览志余》一书中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同样,明代刘侗和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也提到:“八月十五日祭月,所用果饼必为圆形。”可见,从明始,月饼作为中秋节的传统食品,逐渐在民间流行开来。
自制月饼的简单方法
随着现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自己动手制作月饼。自制月饼不仅能确保食材的质量,还能享受动手做月饼的乐趣。以下是几种简单的月饼制作方法,供大家参考。
方法一:经典软皮月饼
原料:白面粉、鸭蛋黄、红豆沙馅、白糖浆、碱水、生油、鸡蛋。
步骤:
将白糖浆、碱水、生油与面粉混合,揉成面团。常见的配比为5份面粉,4份糖浆,1.4份碱水,1份生油。
将面团分成若干小团,擀成薄饼。
将红豆沙捏成小圆饼,包裹上鸭蛋黄,捏紧成馅团。
把馅团放入面饼中,揉成圆形。
取出一个木制月饼模具,撒上一些干面粉,将包好的面团放入模具中,用力压紧,然后轻轻扣出。
用鸡蛋搅拌成蛋液,刷在月饼表面。
预热烤箱至180度,将月饼放入烤盘中,烤约20分钟,过程中可多次取出刷蛋液,确保表面光滑。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面粉、糖浆、碱水的比例要灵活调整,以适应不同的原料。
鸭蛋黄要尽量使用生蛋黄,烤制时其油脂会渗入月饼皮内,增加风味。
模具不要涂抹过多面粉,否则可能影响月饼的外形。
烤制时间要根据月饼的大小来调整,避免烤焦。
方法二:广式豆蓉月饼
原料:低筋面粉500克、糖浆、碱水、花生油、柠檬酸、豆蓉馅、蛋液。
步骤:
将低筋面粉、糖浆、碱水、花生油、柠檬酸混合,揉成月饼皮。
包入豆蓉馅,使用木模压制成型。
将月饼表面刷上一层蛋液,放入预热至180度的烤箱中,烤约20分钟,期间可取出刷一遍蛋液,确保色泽均匀。
方法三:黄金杏仁莲蓉月饼
原料:澳大利亚进口橄榄油、纯正莲蓉、面粉、麦芽糖浆、鸡蛋等。
步骤:
准备好月饼皮和莲蓉馅,莲蓉可以选择现成的,也可以自制。
将馅料包入月饼皮中,压入月饼模具成型。
月饼表面喷水,静置3-5分钟以去除多余面粉。
先烤7-8分钟,取出刷蛋液,再烤15分钟至金黄,冷却后即可享用。
无论是自己动手制作月饼,还是与家人一同品尝,都能感受到浓浓的中秋节气氛。月饼不仅是节日的美食,更承载着团圆与思念的情感,令每一口都更加温馨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