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字快又不累_如何写好字的方法和技巧


导语:

笔露,字里行间透露着个人的风采。一手漂亮的字迹,往往离不开正确的握笔姿势。若姿势有误,即便再怎么努力,也难以书写出令人心动的字迹。

近闻热点:

近日,网络上盛传来自安徽合肥的仁师傅,年过五旬,以刷子在墙上一展字体技艺,其方正字迹犹如印刷体,令网友赞誉其为“行走的打印机”。

菁菁妈不禁赞叹:“这字真是一绝!人的书写情感与机器的机械复制是截然不同的。”我们时常对那些字迹秀丽的人心生羡慕,不仅欣赏他们的书写技巧,更羡慕他们笔随心到的境界。家长在目睹优秀字迹或孩子作业如同印刷体时,往往渴望孩子能立即执笔练习。但笔不仅是书写的工具,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更是锻炼手部灵活性的好帮手。特别是在学龄前的孩子,若得当利用,能有效锻炼手部的控制能力。

专家提醒:

对于家长而言,掌握合适的时机来纠正孩子的握笔姿势显得尤为重要。6岁前是孩子发展握笔动作技能的快速期。孩子在初接触“笔”这个工具时,因缺乏正确引导,可能会有多种握笔姿势。若有家长的细心引导,大部分孩子最终都能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运笔习惯。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在成长中,家长常会看到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握笔、书写、绘画,这其实也是对他们不同身体部位及手指机能的锻炼。

人类的肌肉发育遵循一定的规律。从孩子出生到成长,肌肉发育先从身体中心开始,再逐渐发展到远端的小肌肉。孩子先发育躯干、手臂的大肌肉群,之后是手部的小肌肉群。在学习控笔和运笔时,孩子一部分依赖精细动作的发展,一部分则依赖于手臂肌肉和肩膀的“健壮与稳定”。细心的家长可以从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握笔姿势中观察到这一变化过程。

在孩子6岁前,家长不必过于苛求孩子的书写姿势和运笔习惯。过早地强制纠正可能会阻碍孩子的正常发育。家长应更多地陪伴孩子,为他们展示正确的握笔示范。根据大数据统计,很多错误的握笔和运笔习惯是在小学阶段养成的。6岁后培养孩子正确的握笔姿势显得尤为重要。

握笔之要:

家长自身需掌握正确的握笔要领。苏轼曾言:“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这里的“虚而宽”,即是要让手掌保持一定的空间而非完全实死;让手部有一定的活动空间。这不仅保证了书写的轻松与灵活,更是保护身体和眼睛的一种有效方式。

在纠正孩子的握笔姿势和运笔习惯时,应掌握正确的方法:固定笔尖的大拇指、食指指尖和中指的第一关节;无名指和小指作为支撑;使笔杆在食指的根部关节处。坐姿亦需注意:双脚着地、上身挺直微前倾、头部端正不偏不倚。错误的握笔姿势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如手形扭曲、骨骼变形、易疲劳及书写速度慢等。因此家长需时常监督并提醒孩子养成良好的握笔习惯。

书写之路:

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至关重要。就如引导孩子过马路需遵循“一看二慢三顿笔”的原则一般,写字亦是如此。以写“一”字为例,首先观察其笔顺、起笔要慢、中间运笔迅速、收笔稍慢并可稍作顿挫。对于初学写字的孩子应着重培养其兴趣与信心并及时给予鼓励让孩子在书写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努力的必要性进而逐渐爱上写字并乐于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与文字认识深化对汉字的敬畏与热爱。

细枝末节:

在重视握笔姿势的同时家长们还需注意一些容易被忽视的要点如:食指与拇指的触碰应轻轻或微分而非重叠;无名指和小拇指自然蜷曲;笔杆斜靠在食指根部第三关节处;手指捏笔的位置应离笔尖约一寸等。对于初学写字的孩子家长需时常关注并给予及时的指导与纠正确保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结语:

练字不仅需要正确的握笔姿势还需勤加练习与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养成。家长的示范与陪伴在孩子练字之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唯有如此孩子方能快速准确地完成作业并逐渐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与文字认识为未来的人生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END——

字如其人一笔一划皆为愿每一位家长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