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小孤山大孤山翻译_过小孤山大孤山注释
八月一日,泛舟渡过烽火矶。自南朝以来,从武昌至京口的长江沿线,均设置烽燧报警设施,烽火矶即是其中之一。远望此山,其山势突兀独特。待抛锚停船而近观,则见岩缝奇形怪状,颜色各异,与一般石头迥然不同。另有巨石不依山而立,高耸百余尺,藤蔓环绕其上,犹如镶嵌宝石的屏风。当日风平浪静,船行缓慢,又正值秋雨潦水消退,故能尽览无余。正如杜甫所云:“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
穿越澎浪矶、小孤山,两山东西相望。小孤山属于舒州宿松县,有驻军防守。凡是从江中突出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等皆为天下名山,但小孤山的峭拔秀丽却超群出众。从数十里外远望,碧绿的山峰孤高耸立,云霄,已非其他山峰可比。越近看越秀美,无论冬夏晴雨,姿态万变,实为造化之神奇产物。然而祠庙已极尽荒残之状,若稍加修饰以楼观亭榭等建筑,与江山相映衬,必定能超逾金山的胜景。位于山之西麓,匾额上写着“惠济”二字,神灵为“安济夫人”。绍兴初年,张魏公自湖湘归来后曾加以修缮,有碑记述其事。另有另一座在澎浪矶处,属江州彭泽县管辖,三面环江,倒映在水中亦占一山之胜景。
晚上泊船于沙夹,离小孤山仅一里之遥。微雨绵绵,我又乘小艇游于庙中,南望彭泽、都昌等山,烟雨朦胧中显得尤为神秘,鸥鹭隐没其中。此番登临之胜景令人流连忘返。正当我徘徊于庙门之际,忽见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而去,场面甚为壮观。庙中守卫告知,山中栖鹘甚多。
次日清晨启程未行二十里,忽然风云涌动,急忙系缆停船以待风势稍减。不久天又放晴了,(船)继续前行。泛舟于彭蠡口时四望无际,这才领悟李白“开帆入天镜”诗句之妙。始见庐山及大孤山之景。大孤山状似西梁山,虽不及小孤山的秀丽,但小孤山旁有沙洲葭苇点缀其间;大孤山四周则浩渺江水环绕,远望似浮于水面之上,亦为一奇观。长江自湖口分流成南江与北江两支,此为江西路水域。南江水清而北江水浊。
南江之水清澈见底而北江则显得浑浊。每当汲水用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方可饮用;而南江之水则清澈至极。两江交汇之处如用绳尺划分般分明互不混淆。晚间抵达江州,(治所)德化县即古之浔阳地界;此地有柴桑、栗里等地名;南唐时曾设奉化军节度;现今则为定江军驻地。此处的江岸土壤赤红如同立起的峭壁一般峙立在岸边这即是苏轼笔下的“舟人指点岸如赪”的景象。
泊于湓浦时水色亦十分清澈并未与江水相混。(自七月二十六日至今)前后仅六天时间其中一日因风阻无法前行实际用时四日半溯流而行七百里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以上为原文的详细翻译)
注释(部分):
[1]《过小孤山大孤山》选自《陆游集·入蜀记》,题目为编者所加。小孤山位于江西彭泽北边与南岸彭浪矶相对俗称为小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