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的意思是什么_返璞形容什么人
道法自然,随缘而行,
返璞,众心所向。
"朴"字所指,乃是未经雕饰的原始木材,用以形容事物固有的自然状态。"返璞"意指去除一切后天附加的累赘,使事物恢复其本真的自然面貌。不仅是形体可见的事物有附加累赘,就连无形领域的精神世界也有,那就是七情六欲的过度纷扰,它们加重了精神的负担,同时也对身体造成损害。若想心神与形体得到真正的自由,就必须卸掉精神的包袱,回归到最原始的自然状态。
引《老子》之言:“摒弃圣智,民得大利;摒弃仁义,民自孝慈;摒弃机巧,盗贼无存。此三言若仅作文字论尚显不足,若归诸于人心灵抱朴之本源,素简少欲方得真知之要领。”
《老子》进一步指出:“心神的本质是朴素无杂的。圣的名望、知的辨解、仁的准则、义的施为、巧的纷动、利的追随,这些都非心神所固有的状态。乃是后天之私欲所引发的额外负担,使心神失去了其本真的自然形态。”若想使身体免于混乱而保持活力,根本之策在于卸掉精神之负担,使心神返朴。
如此则可使已趋混乱的身体恢复秩序,使人的身体得以康复而寿命得以延长。
《庄子》亦云:“不可人为天然,不可故意天命,不可为得失牺牲名节。谨慎守道而不失,此乃返其真。”
何谓“人”?即过度的欲望追求。何谓“天”?即无为的自然法则。过度的欲望即是对天理的。“返璞”即是减少欲望以顺应天理。
《礼记》有言:“礼的本质就是返本修古,不忘初心。”所谓“礼”,按《礼记》的解释即是“理”。所谓“克己复礼”,即克制私欲以符合的天道。最初的“礼”也是为了节制人的欲望,使人心返回到本真的自然状态。
其他经典如《淮南子》亦有所言:“已雕已琢的物件,仍需返璞。”告诫人们要停止所有的机巧之心,回归到无奇无巧的真朴状态。
"返朴"的目的并非使人回到无知愚昧的状态,而是卸掉伪识以显露真知。真朴并非无光,混沌不等于愚昧,元神不等于无神。"元神之知"如平静水面映照出的真实物象,"识神之知"则如波动水面反映出的变形物象。《老子》中告诫:"圣人不追求机巧的变化,时刻保持自然朴实的态度"。那些能够真正回归自然、保持大知的人才是真正明智之人。
“返”的是纯朴,“守”的是中和。纯朴中和的状态是无极的体现。在这种状态下,人们没有过度的欢乐或烦恼,没有过多的占有或损耗,也没有情感的外露或精神的空虚。所有的人类活动都以中和为准则。
成功的文艺作品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这种共鸣能够跨越时空。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不仅具有普遍的吸引力而且也超越了的界限和时间的流逝性。但再成功的作品也只能触动那些能够与之产生共鸣的人。因为有些人并不具备与该作品产生共鸣的素质。而真正的神圣之作却能抚慰所有人的心灵。这就是通过劝化所有人使之都能返朴。
心灵的需要相同的条件——平静与无为。只要人们能够安静下来,无论何种素质的人都会达到无差别的混一心境。
所言:“清静者能立天下之正”。凡能自然无为地生活的人,都能使自己的心灵回归到无奇巧雕琢的纯朴原貌与自然之道相融为一呈现着大知真知之境地这就是真正之知见。
<老子》等神圣之作就能抚慰所有的人。无论肤色、、区域或时代如何不同只要人们能够节制欲望就能融入这真知真明的无极之境成为自由自在的一员。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