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粽子_端午节吃粽子的寓意
随着端午节的临近,吃粽子的习俗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许多朋友或许对端午吃粽子的起源和意义不太了解。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讲述端午吃粽子的寓意和由来。
端午、粽子、赛龙舟,这些背后蕴藏着怎样的深意呢?
过去我们常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但在我接下来的叙述中,你会发现这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让我们一同探索其更深层次的由来和意义。
1. 纪念屈原
众所周知,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他因不忍目睹的衰败,于五月五日投身于汩罗江中。为了防止屈原的遗体被鱼虾所食,民众纷纷划船打捞,并将自家做好的米饭撒入江中。自此,每年端午节便有了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的传统。
2. “粽”的驱邪之意
在长沙的建武年间,有人梦见三闾大夫告诫说,江中的蛟龙偷取了他们的祭祀品。为了防止这一情况再次发生,人们开始用艾叶包裹,并使用五色丝线捆绑米饭。这样做能防止蛟龙祭祀品,并逐渐演变成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角黍”。
3. “粽”与子嗣的谐音寓意
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说法,因为“粽子”谐音“中子”,寓意着人丁兴旺。
4. 高中功名与“粽”的关联
由于“粽”与“中”音近,“粽子”也寓意着高中功名。在古代,科举考试通常在秋季举行,因此端午节时吃粽子也象征着对考取功名的期望。
5. 光“粽”耀祖的寓意
因“粽”与“宗”音近,端午节吃粽子也寓意着光宗耀祖,是对家族的尊敬和荣誉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