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好迷茫活着好累_好累想离开这个世界了


你是否曾经对自己的工作学习过于严苛,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一旦有些许不足就陷入深深的自责?

或者你总是难以真正照顾自己的感受,总是在意他人的看法,使得社交变得十分疲惫?

又或者你总是努力成为他人眼中的自己,认为只有更优秀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喜爱?

如果你发现自己有以上的倾向,那么你可能正在陷入一种叫做“假性自体”的状态。

今天,我们想和大家聊聊什么是假性自体。

让我以我的朋友小静为例来为大家解释。

小静曾经向我倾诉过她的烦恼。

她的母亲是个非常的人,总是喜欢为她安排好一切。

从小到大的学习、专业、工作,都是按照她妈妈的想法来选择的。

小时候,她习惯了这种安排,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

但是长大后,她开始觉得生活越来越无趣。

特别是当她住在家里时,连穿什么衣服都要按照她妈妈的意愿来。

小静的母亲经常在她穿衣服时评论:“你挑的这件不行,那件也不适合你。你的腿这么粗,怎么可以穿这条裤子?”

如果小静不听从母亲的意见,母亲就会发脾气。

直到小静穿上母亲认为合适的衣服,母亲才会满意。

小静常常告诉我,尽管她在别人看来拥有出色的外表、稳定的工作和可观的收入,但她内心却常常感到自卑和不满。

她觉得别人喜欢的只是她伪装出来的优秀自己,而当别人发现真实的她时,就会看到她的缺点并远离她。

这就是假性自体的典型表现。通俗地说,就是习惯呈现出一个假的自己,来顺从他人的感受,而忽视自己真实的想法与感受。

假性自体是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的概念。

当一个孩子从小得到的互动都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望而非自己的真实感受时,他就会形成假性自体。

比如小静从小就喜欢画画、唱歌等艺术活动,当她的父母能鼓励她继续做这些让她开心的事情并确认她的快乐感受,她的真实自我就会形成。

但现实是,她的母亲认为这些艺术活动没有出息,她学习数学和其他奥数课程。

长期下来,小静形成了假性自体,她习惯于为了他人的期待而活,而非自己的内心感受。

对于已经形成假性自体的人来说,如何重新与真实自我连接并活出真实的自己呢?

我们需要学会感受自己的真实感觉,重新去探索新的事物,并关注自己当下的感受。

特别是当我们与人相处时,要不断去感知自己真实的感受。比如,当我们做一件事时,要问自己:我真的愿意做这件事吗?它带给我的是什么感受?

我们需要学会接受真实自我的缺点并建立真实的人际关系。

我们要明白,那个更理想的自己是否是真正我们想要的,还是被他人期望的?成为这样真的会让我们更幸福吗?而那个不够完美的真实自己是否真的那么不堪?

接受适当的假性自体是有必要的,但我们要学会把真实自我留给那些我们可以信任的人。

过度的假性自体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但它也是为了让孩子们在童年时能生存下去。但随着我们长大,我们应该逐渐摆脱这种内在模式,活出全新的自己。

首发:心灵驿站(xlyz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