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木和乔木的区别_图解景观植物设计灌木
我们闲话品茶之时,常常会探讨到关于茶树品种的话题。
比如,水仙茶树属于小乔木类,肉桂则属于灌木型,而云南的大叶种多数为乔木型。
那么,这乔木、小乔木和灌木是如何划分的呢?
从茶树栽培学的视角,它们之间的差异是这样的:
茶树主要是依据其分枝部位的不同来进行分类的,它可以被划分为乔木、小乔木和灌木。
具体而言,乔木型茶树通常拥有高大的植株和明显的主干;小乔木型茶树则表现为较高的植株,基部的主干同样明显;而灌木型茶树则相对较为矮小,通常没有明显的主干。
这三种类型的茶树主要是基于它们的分枝习性来区分的。
谈及此话题,前几日与一位武夷山的茶农交流时,我们谈到了水仙的丛味。
我曾随口提及水仙茶树为小乔木,故容易产生丛味。但茶农反问我:水仙一定是乔木吗?肉桂一定是灌木吗?他提到有些水仙茶树经过台刈后也可以生长得很低矮,而老树的肉桂如果不进行修剪也有可能长势高壮。
听到这些,我明白了个中的复杂性。
乔木与灌木的区分,并非仅凭茶树的高低或是否经过修剪。关键在于其分枝的部位,有显著主干的为乔木,无显著主干的则为灌木。
以植株高度来区分的方法并不准确。
记得我老爷子后院的例子,有一株小叶女贞树,自我出生那年种植至今,多年来我们都以为它是乔木。但直到几年前才得知,原来它是灌木型树种。其植株高度接近六米,便造成了我们的误解。
这让我明白,有时候我们的常识性思维可能会误导我们。如常见的灌木通常植株较低,但也有例外如那株小叶女贞。
回到武夷岩茶的话题,种植在武夷山的乔木型茶树多为小乔木。而小乔木型的茶树制成的武夷岩茶,常展现出木质香气,这可能与树龄有较大关系。
例如黄观音,如果树龄较长,便能体现出木质香和丛香。
但这些只是普遍性的认知,特殊性也是存在的。如北斗虽然是灌木型茶树,但其品种香气却是木质香并带有丛香。
经过这样的分享与讨论,茶友们是否觉得茶叶的世界也颇具趣味呢?
我是苗工,一位结构设计工程师,但对好茶有着深深的执念。希望通过此公众号与各位茶友进行交流与分享。